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楼市正迎来“历史性转变”?王石再次预测2025年房地产走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断笔画墨情 时间:2025-07-15 03:30:21

楼市风云变幻,地产大佬的预言能否再次应验?

近日,网络上关于房地产“谢幕”的观点空前一致。与此同时,万科创始人王石再次对2025年房地产走向做出预测,其过往的精准预判,让这次的发言更具分量。那么,楼市是否真的迎来了“历史性转变”?

1. 数据背后的真相:房价下跌,购房仍是普通人的奢望

从表面数据来看,房价确实呈现下跌趋势。北京二手房挂牌量突破15万套,朝阳区某小区甚至出现同户型房源挂牌半年,最终一套以降价23%成交的现象。上海闵行区某楼盘也从9.6万/㎡降至5.8万/㎡,深圳月亮湾花园一套房源更是从908万跌至430万。

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即使房价有所下降,拥有一套房产依然困难重重。即使北京五环外房价较2021年高点下降18%,但30%的首付依然需要150万现金。而居民收入增速仅为5.2%,核心区房价却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8倍。百城二手住宅价格已经连续29个月下跌,但北上深的新房均价仍然坚守着5万/㎡的门槛。

江西的老周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三年前贷款200万购入的房产,如今房价已缩水至160万,但剩余贷款仍高达185万。他无奈地表示:“卖房倒贴25万,不卖月供能压垮全家。” 像老周这样手握多套房产,却陷入困境的家庭,不在少数,占比高达45%。

2. 王石的预判:房地产市场面临大洗牌与软着陆

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2025年的房地产市场又将走向何方?或许我们可以从王石在《财富》全球论坛和采访中的言论中寻找到一些答案。

王石主要提出了两大预测:

房地产正在大洗牌: 早在十多年前,王石就曾提出“高负债玩家必将出局”的观点,如今看来一语成谶。以他一手创办的万科为例,2024年巨亏495亿,有息负债高达3612亿元,现金短债比仅为0.48倍。整个房地产行业2025年到期债务高达5257亿元,甚至有房企总裁坦言:“就算降价30%,房子也未必有人买。” 可以预见,未来能够生存下来的房企,必然是那些现金流充足、杠杆稳健的企业。

对房地产软着陆抱有信心: 王石认为房地产能够实现软着陆,但需要经历3-5年的深度调整。他的信心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托底,例如深铁为万科输血148亿,利率低至2.34%。二是需求依然具有韧性,他认为中国拥有14亿人口,每年都有上千万大学生毕业,他们的居住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的楼市情况截然不同。但他同时也承认,楼市不会快速反弹,而将经历漫长的L型筑底。

3. 普通人的应对之策:三手准备迎接楼市新格局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转变,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特别是对于手头拥有两套房以上、加杠杆或有负债的家庭,又该如何抉择?

以下是几点建议:

接受房价继续下行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房产占家庭资产的77%,金融资产仅占23%。目前全国住宅均价已较峰值下跌32%,如果家庭拥有两套价值500万的房产,财富将蒸发200万。因此,必须接受现实,放弃房价大幅上涨的幻想。

做好家庭资产缩水的准备: 过去二十年,许多人通过房地产实现了“暴富”。但在未来,我们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既然房价下行是趋势,家庭资产缩水也难以避免。此时,应合理配置资产,避免将所有鸡蛋放在房地产这一个篮子里。可以适当配置国债、黄金等抗通胀资产,2025年黄金涨幅已超过8%。

适应楼市格局重新分配: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未来的楼市格局将会发生变化,那些位于三四线城市,缺乏产业、人口和配套设施的“三无房产”应尽快抛售。例如,廊坊部分房产价格已经下跌61%。楼龄超过30年的老旧房产也不宜持有,广州此类房产在三年内下跌了40%。而位于核心区域的优质户型则可以考虑持有,例如上海120㎡左右的住宅,跌幅小于90㎡的住宅。

4. 结语:认清形势,方能避免血本无归

毋庸置疑,房地产的天已经变了,王石的预测并非空穴来风。那些仍然抱着炒房发家梦想的人,该醒醒了!房价下行的趋势难以阻挡,家庭资产缩水可能就在眼前,楼市格局正在经历重新洗牌。如果仍然持有大量不值钱的房产,不及时调整策略,最终可能血本无归!别等到房产砸在手里卖不出去,才后悔当初没有看清形势。到那时,恐怕悔之晚矣!

"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