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谁能“稳住”充电宝?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新消费101 时间:2025-07-15 12:31:30



作者:贾贺辉 | 编辑:小鱼

“巨头爆雷,充电宝行业进入至暗时刻。”

好文3770字 | 6分钟阅读

图源自电影《至暗时刻》

躲过了ofo小黄车的“坑”,却没躲过出门必带的充电宝。

最近,随着充电宝相关品牌进行产品召回、民航局发布3C禁令等,作为连续11年蝉联天猫双11充电宝品类冠军的罗马仕终于还是发布了停工停产的公告,成为这场风波中第一个倒下的品牌。

在充电宝风波持续发酵的影响下,牵扯出了行业内的“潜规则”:价格内卷的趋势下成本层层压缩,最终导致合格率居高不下,产品也暗含自燃、爆炸等风险。

6月18日,工信部公开征集有关充电宝安全的国标修改意见,行业洗牌期即将到来。未来的竞争格局中,谁能够重拾消费者信任、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呢?


充电宝风波,愈演愈烈

打造一个行业头部品牌可能需要数年光阴,而毁掉这个品牌却只在一夜之间,作为充电宝市场巨头的罗马仕便是如此。

由于在充电过程中20000毫安的罗马仕充电宝相较于其他品牌更容易爆炸(超过行业均值300%),6月初北京有多所高校呼吁广大师生停止使用罗马仕充电宝,这一举动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并引发广泛关注。6月14日,罗马仕发布公告并向公众道歉,随后官宣召回超49万台充电宝产品。

产品确有缺陷,也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原本以为充电宝的危机就此结束,没想到实则只是个开始。

6月20日,作为充电宝行业的龙头,安克创新同样发布公告宣布召回70多万件充电宝产品,在美国也将召回115.8万件。由于充电宝本身潜在的自燃风险,以罗马仕、安克为代表的充电宝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的产品数量超过200万个。

此后到了6月底,民航局更是发布紧急通知表示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或不清楚的充电宝产品乘坐境内航班,一时间全国各大机场堆满了不符合要求的充电宝产品,甚至有网友打趣想到机场捡免费的充电宝。

神奇的点在于,除了充电宝产品,包括部分消费电子设备如相机的可拆卸电池如果没有3C标识,也无法带上飞机。6月底有从事影视行业的网友在微博吐槽自己平时外出拍摄会带多块相机的备用电池,直接装在相机里可以带上飞机,如果暴露在外则不允许携带,质疑部分机场在管理充电宝时层层加码。

意想不到的是,随着充电宝所引发的风波愈演愈烈,各大巨头厂商之间的悲喜却并不相通。安克创新的充电宝回收进度仍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率先被曝光出问题的罗马仕却率先撑不住了。

7月初罗马仕发布官方微博表示公司没有倒闭,没隔两天便又对外发布了停工停产的放假通知,表示将会从7月7日起停工6个月。

除此之外,公司内部问题还表现在过去几个月公司法人连续变更、淘宝天猫旗舰店关闭、基层员工乃至中层管理者维权、核心负责人集体消失,对于购买了被召回产品的消费者还在社媒平台分享自己所申请的退款进度,排队已经超过18万位,不由得让人想起多年前被ofo小黄车支配的恐惧。

回过头来复盘此次充电宝危机,主要是充电宝的核心部件电芯出了问题,作为各大充电宝厂商的重要供应商“安普瑞斯”成了众矢之的。

作为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巨头企业,安普瑞斯凭借多项技术优势成为充电宝市场软包电池的第一大供应商,合作伙伴包括安克、绿联、罗马仕、小米等充电宝品牌。根据安克创新的公开回应,该供应商将部分批次的电芯产品外包给外部代工厂生产,代工厂又违规替换电池正负极间隔膜的原材料,埋下了充电宝产品可能燃烧或爆炸的隐患。

最终,安普瑞斯超过70项和电池电芯相关的3C认证被暂停,各大充电宝品牌官宣终止与前者的合作。

客观来说,充电宝3C认证的成本并不算高、流程也没有太过繁琐,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厂商想尽一切办法钻漏洞和偷工减料,这也直接导致了过去几年时不时就能看到充电宝燃烧爆炸的消息,黑猫投诉平台上和充电宝风险相关的投诉量已有上万条。

截止到目前,有消费者发现在电商平台购买带有3C标识的充电宝时,部分产品的售价相较于风波发生前近乎翻倍。


安全隐患,原因几何?

早在多年前的功能机时代,几乎所有手机普遍采用的都是可拆卸电池。彼时,带有一个弹簧夹和两个接触点的万能充,是很多人的家中必备。

直到苹果手机横空出世,尤其从iPhone 4火爆全球开始,不可拆卸电池的手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只是由于智能手机的整体续航水平普遍不尽如人意,充电宝这一全新产物应用而生,成立于2012年的罗马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开资料显示,罗马仕成立初期主要通过极具性价比的大容量充电宝走红,尤其在线上渠道,2013年的双11大促期间罗马仕充电宝单日销量超30万、销售额达2000万元,是天猫3C品类中的第一名。此后罗马仕热度居高不下,到2024年已经连续11年位居天猫双11充电宝品类的销冠。

需要注意的是,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不同充电宝产品之间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硬科技区分,例如安克创新在2018年推出的氮化镓充电头后不到一个月就有竞争对手推出了同款产品。在业内人士看来,充电宝主要由主板、电芯和外壳三大部分组成,内部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各种化学反应来完成整个充放电过程。

正是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尽管充电宝市场的整体规模仍在扩张,不过各大品牌之间的内卷早已开始。包括但不限于性能、设计、材质、重量等多个方面,当然还有更关键的价格因素。

以罗马仕为例,2021年时罗马仕的某款2万毫安售价在120~150元之间,到2024年底这一价格变成了69元。2025年电商渠道中1万毫安的充电宝售价已经下调到30元左右,拼多多等平台甚至还有9.9元包邮的产品。

和充电宝产品价格战截然相反的是,各大品牌方面仍然维持着较高的毛利率。过往财报显示,安克创新在2024年的毛利率达43.67%,绿联科技的毛利率也有37.38%。

消费市场向来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的理论,价格低、毛利高、质量好,通常情况下不会同时发生。套用到充电宝市场中,消费者买的便宜、品牌方拿到高毛利,质量就成为了被牺牲者,作为消费市场中的一环,各大供应商们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对充电宝而言,其中电芯的成本占据到整个产品的50%以上。当品牌方采取价格战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压缩成本便会直接采购外部供应商的锂电池电芯,供应商面对被极致压低的采购价格品质并不高的原材料进行生产,除此之外还包括省略部分散热模块等减配手段,只要检测合格,内部构造的成本自然是越低越好。

这种层层挤压的生产链条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充电宝行业的整体不合格率居高不下。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所抽检的数据显示,2020~2023年间充电宝的不合格率从19.8%一路飙升至44.4%,2024年初抽查88批次充电宝和安全项目相关的不合格率同样高达37.5%。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此次充电宝风波暴发前后,6月18日工信部公开征集《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的国标修改意见,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新国标的影响下,充电宝市场的洗牌即将开始。


行业洗牌,罗马仕们还能挺住吗?

无论行业内卷又或是其他原因找外包供应商,都不能成为罔顾公众安全的理由。不过客观来说,当下的充电宝市场的确已经进入存量时代。

据MMG的调研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充电宝市场整体规模约30.05亿美元,其中国内市场的占比为38.7%,到2030年预计将会达到31.31亿美元,在这之间的六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1.3%。如果考虑到当下消费者更换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频率逐渐走低,充电宝作为“辅助”产品的定位,只会越来越尴尬。

随着为公司贡献了近90%营收的罗马仕下架充电宝产品,再加上新国标也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充电宝行业洗牌不可避免,那么接下来谁能够成功上位呢?

以天猫平台的充电宝销量榜来看,在行业风波备受关注的6月底,倍思和小米两大品牌迅猛增长。尤其小米作为全球最大的充电宝生产商,85%以上的电芯都是由安普瑞斯之外的厂商进行供应,因此在本次风波中受影响较小,更早之前的618大促期间,小米旗下的充电宝品牌酷态科在京东平台的成交额排名第一。

除此之外,包括京东、网易等平台以及华为等厂商都在充电宝市场加大投入,试图瓜分深陷风波正中央的罗马仕们所留下的份额。

巨头大战最先被“消灭”的往往不是知名品牌,更大可能是很多小品牌或白牌厂商,由于自身实力薄弱、缺乏一定的品控能力,想要重塑消费者的信任往往会更加艰难。

接下来,把产品安全作为底线,以技术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的品牌可能会走得更远。

一方面,在部分供应商私自变更原材料导致充电宝问题频发的背景下,不少厂商开始布局全新一代产品。例如安孚科技此前已经官宣将会推出全固态电池的充电宝产品,华宝新能也把固态电池应用的研发提上日常,试图通过技术革新来彻底解决传统锂电池“易燃易爆炸”的特性。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充电宝产品也要能够更好地解决“快速充电”和“方便携带”这两大常见痛点,而非一味的卷容量和价格。

以安克创新率先应用的氮化镓技术为例,此前安克凭借该技术推出了体积和苹果手机传统充电头相似大小,但充电功率却是前者6倍以上的充电器,广受好评。类似的技术应用在充电宝等产品上,相信也能够更好解决快速和便捷的问题。

短时间内来看,手机电池无法从根本上变革来满足人们的日常使用,充电宝的存在仍然有着长期价值。毕竟,如果手机电池本身的电量足够,谁又会想带着充电宝这么个“累赘”呢?

往后,就看各大品牌方如何能够在这个行业洗牌阶段发挥自身优势、分走更多的蛋糕了。


好看,记得点小心心推荐哦!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