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小红书押注兴趣社交:用户增速放缓,差异化能否成增长点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时代周报 时间:2025-07-15 20:27:24

本文时代周报 作者:何珊珊

时隔三年,小红书再次刷新品牌定位,强化“兴趣社交”。

7月8日,小红书APP正式官宣品牌升级,启用新Slogan“你的生活兴趣社区”。这是自2022年提出“你的生活指南”后,小红书对内容重心的又一次调整。而上一次小红书确定“生活指南”的定位后,在2022 年底,小红书MAU(月活跃用户数)破3亿,DAU(日活跃用户数)破亿。此后,官方再没有公布过增长数据。

小红书于2013年推出,作为一款生活方式分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记录生活点滴。目前,平台内容已覆盖美妆、母婴、读书、运动、旅游、家居、美食、酒店等领域。

在过去十二年间,小红书每一次口号的变化都伴随着战略定位的调整。从早期的购物分享,到现在的生活兴趣社区,小红书一直在探索新的商业化方向。此次将重心倾向“兴趣社交”,或是小红书不再局限于既有内容生态,而是面对运营增长需求选择的新动作。

小红书相关负责人表示,Slogan从“生活指南”变为“生活兴趣社区”,意味着单用“生活”已经不足以概括今天小红书的社区,兴趣激发出更多个性、长尾的内容表达,让更多用户从单纯的内容消费者变成分享者、交流者,并在用户之间形成更深的连接和更长久的留存。


图源: 时代周报记者AI制作

“生活指南”已过时,年轻人为兴趣“找搭子”

2013年6月,随着一份关于出境购物攻略PDF文件的上传,小红书诞生。问世不到1个月,下载量即达到50万。同年12月,“小红书购物笔记”APP上线。2014年,小红书做出第一次转型,放弃了静态PDF攻略形式,转为UGC(用户生成内容)笔记内容并沿用至今,内容始终强调购物和生活体验分享。

在2014年和2015年之间,小红书有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Slogan的定位,从“找到国外的好东西”扩大到“找到全世界的好东西”,意味着小红书服务的用户范围和内容范围发生变化。二是提供的服务类型发生变化。许多用户在小红书被种草好商品后,却面临没有购买链接的问题,于是小红书内部开始从单纯的内容分享考虑开拓电商板块。2014年底,小红书官方自营的海淘品牌福利社上线,同时建立自营保税仓、海外仓库,与海外多个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

自2016年开始,小红书开始从“物品”分享转向“生活类”内容,Slogan中的“东西”也被“生活”替代,分别出现过“全世界的好生活”、“标记我的生活”、“找到你想要的生活”。直到2022年,才确定下“你的生活指南”这一标语,但“生活分享+UGC”的定位始终未变。

2020年初,由小红书联合发布的《Z世代生活方式新知》报告指出,年轻人正通过多元的兴趣圈层构建自己的精神角落。例如,亚文化圈层中,汉服、盲盒、改娃等小众爱好的用户和内容实现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改娃”相关的发布量增长了723.2%。


图源:小红书官方账号“薯队长”

时隔三年,小红书官宣全新Slogan,第一次明确强调“兴趣”和“社区”运营的概念。Slogan变化的背后是小红书平台内容生态的转变,也暗藏着用户在小红书的使用习惯变化。

00后留学生小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她对小红书的需求也经历了从好物种草到寻找生活同伴的变化。她回忆,第一次下载小红书,是为了看“口红种草”笔记。出国留学后,她的主页开始出现“北美留子必学食谱”。毕业回国后,她仍然会把小红书当做购物和生活指南,但更多的使用场景是通过小红书找到演唱会、二次元等兴趣社群,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以前刷小红书就是为了种草好用产品,现在不一样了,还能找到兴趣相同的朋友。”小薇滑动手机屏幕向时代周报记者展示她新加入的欧美歌手粉丝群。“我原本的朋友圈子里没人跟我一样喜欢侃爷,上周我在侃爷粉丝群里找到一个演唱会搭子,约好了周末一起去外地看演出。”小薇向记者说道。

用户增速放缓,要摆脱工具属性?

小红书曾一度陷入用户增长疲软期。根据Quest Mobile的数据,从2022年到2024年,虽然小红书MAU在持续增长,但是增速有所放缓。

面对增速放缓,近些年来,小红书持续强化平台的社交功能建设。

2024年,小红书上线群聊功能后,平台逐步构建起一个“内容创作—兴趣匹配—社群沉淀”的完整社交交互圈层。用户从早期的评论、点赞等基础互动,发展为基于兴趣爱好的深度社交连接。小红书逐步实现从单向内容分享到多维社交生态的转型。这让小红书在面对AI浪潮时保持了独特优势。

2023年,国内外掀起AI大战。此后,国内各类AI争相上线,包括文心、豆包,可灵,DeepSeek等。AI的“崛起”,增强了内容行业工具属性的可替代性,当AI可以即时满足用户对于旅游攻略查询、产品性能比较说明等标准化问答的需求,单纯的“生活指南”不足以体现差异化优势。


图源:QuestMobile

伴随AI而来的,是大量AI生成的虚构信息充斥网络。这时,“兴趣圈层”中带有“人味儿”的情感共鸣无法被代替,去除工业标准化、AI味的真情实感互动,成为人与人之间链接的核心。

小红书的内容生态,其实也早已超越单纯的生活方式分享这一定位。7月15日,时代周报记者在微博和小红书随机搜索垂直领域的话题标签,发现小红书的话题讨论量通常更高。

以“乙女游戏”话题为例,小红书累计浏览量已达17.5亿次,相关讨论量达到1495.3万条;微博话题阅读量11.21亿,讨论量101.4万。在“二次元”话题后,小红书浏览量达到378亿,讨论量1.3亿;微博阅读量略高为428.1亿,但讨论量仅3222.1万。

这意味着,小红书用户的交流欲望和讨论活跃度更高,更有社区氛围。也意味着,从“指南”到“兴趣社交”,小红书或许正在摆脱工具属性,逐步构建完整的兴趣社交生态。

小红书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小红书已有超过2500个细分兴趣标签。以“观鸟”这样一个细分爱好为例,相关笔记阅读量超过100亿,讨论量超过700万,平均每篇观鸟笔记有4.5张配图,甚至超过了晒娃笔记的2.8张和晒猫的2.6张。

目前看来,小红书Slogan的每一次变化,其实都源于用户需求和平台内容的扩充突破了原本Slogan的边界。如今,“生活指南”的单一标签已不足以准确涵盖当下小红书的多元内容生态,“兴趣社区”正在成为平台的核心主张。

社交平台竞争激烈,差异化能否成增长点

今年年初,Tik Tok禁令一度掀起风波。由于两个平台的社区调性类似,强调“分享美好生活”,外加小红书使用门槛低、全球同服,海外用户可直接用手机号注册,大量Tik Tok用户转移至小红书平台。随着TikTok“难民”的迁入,小红书“破圈”,在短时间内收获巨大流量。

当时,小红书一度登顶全球64个国家App Store总榜免费榜。该榜单排名的主要依据是单位时间内的下载量和搜索量。

虽然Tik Tok禁令为小红书带来流量红利,但如何实现用户留存和长期价值转化仍是小红书需要考虑的核心。此外,行业内的竞争也为小红书带来压力。目前国内社交内容平台竞争激烈,各平台都在强化自身核心优势以吸引用户注意力。

抖音背靠字节跳动的算法推荐机制,已在短视频内容领域占据领先地位。2024年,我国成年人日均接触手机时长为108.76分钟。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3月份,抖音全网月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约10亿,同比增长12.3%。用户月均总使用时长为46.54小时,这意味着平均每人每天刷抖音时长在93分钟以上。也就是说,下载了抖音的用户,每天在使用手机的时间中,有将近85%的时间在刷抖音。

所以,对于小红书来说,寻找出差异点并将其转化为新的价值增长点至关重要。

不同于抖音“信息找人”的算法推荐机制,小红书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主动搜索,获取个性化信息。根据2024年上半年《小红书十大搜索趋势洞察》报告显示,有超过70%的小红书月活用户使用搜索,用户每天平均搜索量高达6次。这种“人找信息”的搜索模式,正是小红书不同于抖音、快手之类内容平台的差异点。用户通过主动搜索获取个性化内容的行为,正是“兴趣社区”构建的基础。而“兴趣社区”或许可以为小红书创造增长价值。

调整Slogan的同时,小红书搭配上线了“小红书兴趣季”活动。用户可以在游戏、二次元、运动户外、潮流、娱乐、旅游、家居DIY、美食八大街区发掘和交流兴趣,参与抽奖活动,八大板块的划分,本质上是对用户长期搜索行为的聚类与回应,为用户搭建了基于共同爱好的社交互动场景,构建起更紧密的社交网络。

所以,与其说小红书是在战略转型,不如说它正在将隐性差异化转为显性竞争优势。

这次Slogan变化的背后,是小红书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和对现阶段商业压力的回应。用户不再单纯需要优质内容和漫无目的的社交,更需要的是基于共同兴趣驱动的真实关系连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