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股持续上涨的当下,中国人寿再次出手减持杭州银行,引发市场对“银行股是否见顶”的讨论。
7月15日下午,杭州银行(600926.SH)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中国人寿持有该行股份总数5078.94万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0.70%。
按当前股价计算,中国人寿此次离场或可套现8.6亿元。
中国人寿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全部持股。
这已是中国人寿对杭州银行的第四次减持。
回溯至2024年11月,中国人寿曾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该行5930.28万股,占总股本的1%,套现约7.7亿元。
结合此前减持操作,中国人寿四轮减持合计从杭州银行套现39.02亿元。
早在2009年,杭州银行增资扩股之际,中国人寿联同太平洋人寿等四大险企大举入股,成为其重要股东。
彼时,中国人寿累计投入约16亿元,意在长期布局。
但随着杭州银行上市及股价逐步攀升,险资逐步兑现收益。
减持的序幕始于2021年4月。当年11月,中国人寿首次减持杭州银行5589.43万股,套现8.43亿元。
随后在2023年3月,其将2%的股份以14.29亿元价格转让予杭州城投集团,使后者一跃成为第三大股东,而中国人寿则退出了前十大股东之列。
与中国人寿不同,太平洋人寿早在2022年8月就完成全面清仓杭州银行。
不过,有人退出,就有人加入。
今年1月,新华保险宣布拟以约43.17亿元,从澳洲联邦银行手中接盘杭州银行5.45%的股份。
6月9日,杭州银行公告,转让完成后,新华保险合计持有公司约3.63亿股股份,占公司截至2025年6月6日普通股总股本的5.09%。
截至目前,杭州银行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新华保险是新进股东。
业内人士认为,在银行股经历一波显著上涨之后,保险机构作为“长钱”的代表选择在高位逐步退出,并非仓促,而是战略收割的体现。
特别是对于持有超过15年的老股东而言,减持背后更多是一场有节奏、有收益的退出。
中国人寿此番清仓式减持,或许也为整个险资板块在银行股配置上的新一轮调整按下了启动键。
收回投资后,险资下一步如何重新布局,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