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彭婷婷)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要求,因城施策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从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来看,相关措施成效明显。6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降幅整体继续收窄。上半年,部分核心一二线城市表现出较强的市场韧性,新房二手房成交活跃,土地市场热度不减。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房地产总体朝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价格总体降幅变小、资金来源改善、企业化债工作有序推进、市场库存连续4个月减少。但也要看到,目前房地产销售面积和价格同比还都在下降,房地产筑底转型是一个过程,这是正常现象,要以更大力度来推进房地产止跌回稳。
房地产筑底转型之路充满挑战,此时国家统计局强调以更大力度推进房地产止跌回稳,无疑为市场注入了更强的信心。而广阔的市场潜力也不容忽视,各热点城市新市民、年轻人数量规模较大,但住房自有率却相对较低,刚需基础仍大。
推进房地产止跌回稳需要着眼长远再加力,政府、企业和市场应形成有效合力。政府应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箱,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不仅要在需求端继续发力,放宽限购、限贷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等,释放一定的购房需求;更要在供给端进行改革,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满足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同时,还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投机炒作行为死灰复燃。
更多政策利好正在密集释放。例如,6月4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评选结果公示》,拟支持北京、天津等20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6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对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着眼长远,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有序搭建相关基础性制度。7月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确保外来人口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
面对政策利好、市场需求,房地产企业也要主动作为,不能再依赖过去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而应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建设,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好房子”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内容,该模式着重推动行业从“重速度、重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向“重品质、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一模式的构建不仅回应了居民对住房品质提升的现实需求,也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发展动能,还能进一步带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一些企业已行动起来,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等房企陆续公布了“好房子”产品系的具体内容及标准,“好房子”项目也密集进入市场。多数房企目标不再仅限于提升得房率、优化阳台设计、增加层高、设置架空层或风雨连廊等显性标准,而是更加注重解决行业普遍痛点问题,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还有企业不断拓展整合商业、养老、长租公寓、医院等资源,丰富居住的内涵与价值,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容忽视的是,企业自身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规模,优化财务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一场攻坚战,不能有丝毫懈怠。各方应持续联动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只有以更大力度、更果断的措施推进市场有效转型,才能让房地产市场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