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富,易主了!
2025年6月9日,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更新,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以1467亿元的身家力压“养猪大王”秦英林,成为了河南的新首富。
首富之位交替的背后,是两家企业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一边是泡泡玛特在新消费领域的迅速成长;另一边,则是秦英林的牧原股份因猪价持续低迷而市值缩水。
说来也怪,自2021年开始猪肉价格就一路向下,到2023年一季度见底之后,猪肉价格已经在底部游荡了2年多,价格基本上在15-20元/kg的区间,迟迟爬不起来。
这说白了,还是周期作祟。
要知道,其实每年国内对猪肉的需求量几乎是稳定的,搅动价格的主要原因得看供给端。
一直以来,国内养猪行业格局比较分散,2024年国内前五大生猪养殖企业的合计市场份额只有不到20%,剩下的都是中小养殖户,像农村家家户户的猪圈、小养殖场,都是各养各的。
这种行业格局就决定了,市场没法很好地统一猪肉的供给步调。
再加上,从母猪怀孕到肥猪进市场需要10-12个月,使得养殖户的增产决定总滞后于市场的真实需求。10个月后,市场上突然出现几千万头猪,供给瞬间爆表,肉价理所当然地就下滑。
物美价廉的猪肉我们都喜欢,但这对于牧原股份这些专注于养猪的企业来说可很要命,毕竟价格下跌会直接削薄公司的利润空间。
然而,当我们翻开牧原股份的业绩报表时,又很诡异!
说业绩之前,我们先看一个数据,就是能繁母猪的存栏量。
能繁母猪的存栏量相当于是生猪产业的晴雨表,决定着10个月之后会有多少猪供应进市场。
回溯到2021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曾触及4564万头的高点,自此之后行业整体就开启了去产能的趋势。
但经过连续多年的调整,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还有约4042万头,高于39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目标。
这意味着,生猪市场的供给压力还没解除,或许猪周期,也就是说猪肉的价格可能还没有真正触底。
而牧原股份的业绩表现却早已经一片大好!
2023年的时候,牧原股份还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但从2024年第二季度起,其业绩下滑的态势就被扭转了。
2024年全年,牧原股份实现营收1379亿元,同比增长了24.43%;净利润更为猛进,实现178.8亿元,同比猛增519.42%,上演了一出华丽转身!
更为关键的是,从牧原股份近期公布的2025年半年报预告来看,这一业绩增势仍在延续。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最高实现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幅能达到973.39%!
显然,这一表现不是受到了猪价上升的驱动,那是为什么呢?
一是生猪出栏量上升。
在猪价低谷期,牧原股份不仅没收缩战线,反而逆势扩张,在郑州、曹县等地砸下重金扩建猪场和配套的饲料厂。
2022-2024年,随着新建的生猪养殖项目陆续投产,公司的在建工程金额从74.4亿元减少至20.18亿元。仅2024年当年,其就有79.93亿元的在建工程集中转为了固定资产。
而产能落地直接体现在出栏端,2025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共销售了商品猪3839.4万头,同比增长了18.5%。
这其中,公司价格更贵的仔猪销量达829.1万头,同比大增了168%,拉动其销售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708.68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26.5%。
二是养殖成本下降。
猪价摆在这里,企业们要想提升盈利能力,只能在成本上下功夫。
2024年全年,牧原股份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压缩到了14元/kg左右,使得公司的毛利率增至19.05%,比温氏股份(17.31%)、新希望(6.71%)都要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这一成本优势还在持续优化,就在2025年5月,其生猪养猪成本降到了12.2元/kg,环比下降了近0.2元/kg。
这种成本优势,也使得牧原股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猪肉价格波动的依赖,释放更强的盈利韧性。
而其成本得以压缩的背后,是天时相助+科技赋能的结果。
一方面,2023年以来,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的价格走低,2025年7月11日的现货价格分别为2422元/吨、2915元/吨,同比下滑了2.1%、8.3%。
由于饲料成本占公司总生产成本的60%左右,这一价格回落便直接推动了公司养殖成本的下降,进而扩大了盈利空间。
另一方面,牧原股份用智能化养猪,比如利用近红外在线检测+AI算法,为不同周龄的猪动态配饲;使用空气过滤+智能环控的楼房猪舍,降低猪的死淘率等。
由此,公司得以使生猪的存活率、生长速度等指标提升,从而降低单位养殖成本。
所以说,得益于规模扩张、成本优化的双轮驱动,牧原股份能做到量增本降,把行业的周期低谷变成利润高坡,从而以超10%的市占率稳坐国内猪企第一的位置。
不过,牧原股份的成本优势并非固若金汤。
因为随着成本不断优化,公司进一步降本的空间比较有限,降本给公司业绩带来的驱动力也会越来越小。
牧原股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2025年5月27日,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举措,便是其未雨绸缪的明证。
而且,这次赴港的目的牧原股份也曾公开表示过,并非是为了融资。
其醉翁之意,是想要借此开拓海外市场。
放眼全球,2024年,全球前五大生猪养殖企业的销量市场份额仅11.8%,可见生猪养殖业高度分散,行业整合的空间还很广阔。
特别是,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人均猪肉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需求弹性也有望加速释放。
为此,牧原股份已经将出海的起点放在了东南亚。2024年,公司跟BAF越南农业股份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向BAF转让了楼房养猪技术,将养猪解决方案带到了越南。
往后看,海外市场够大也够散,若能赴港顺利,这对牧原股份来说或许就是一张长期可打的牌。
总之,能否在全球生猪市场打开新局面,或许就是牧原股份未来要长期解答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