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应对头部效应 中小公募奋力突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证券市场周刊 时间:2025-07-15 20:26:54

最近几年,公募权益业务尤其ETF业务方面的头部效应进一步加强。为赢得一席之地,不少公募持牌机构正在加大调研力度,以提升其主动管理能力。还有不少机构正在实施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的战略。

易强/文

当ETF巨头因中长线资金的持续注入而不断扩张、头部效应日益明显时,不少中小公募持牌机构正以自己的方式奋力求存,比如加大调研力度以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随着行情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热点的切换,二季度公募持牌机构加大了调研频次,不少中小公募的调研力度更是大幅增长:同泰基金二季度调研了210家上市公司,同比增长5倍,江信及安联基金分别增长2.40倍和1.92倍。

还有一些中小持牌机构则通过差异化经营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比如,权益业务规模不到50亿元的中金基金,却在REITs业务上名列前茅。再比如,权益业务规模不足200亿元的博道基金,但其主动量化规模却可与华夏基金这样的大型基金公司比肩,在持牌机构中排在第六。

中小公募调研频次显著提高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5年二季度公募持牌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调研频次(含特定对象调研、线上会议、电话会议、业绩说明会等形式)整体上与上年同期持平,但是,不少中小公募调研力度空前。

以同泰基金为例,2025年二季度其调研的上市公司有210家,是上年同期(35家)的5倍。尽管在东方财富Choice的统计表上,其中有140家上市公司的调研活动并未列出调研人员名单,但是,通过其余70家上市公司的调研活动,也能看出调研力度上的变化。

数据显示,同泰基金总经理助理兼投委会成员马毅在二季度至少调研了周大生、曼卡龙及普联软件等3家上市公司,基金经理鲁秦至少调研了弘亚数控、国网信通、义翘神州、涪陵榨菜等10家上市公司,而在上年同期则未有该两人参与调研的记录。

同泰基金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主要由自然人持股的基金公司,截至一季度末,其公募规模为84亿元,皆来自非货业务。

再以宝盈基金为例。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宝盈调研的上市公司有279家,同比增长30.37%。同期,公司副总经理、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葛俊杰至少调研了利亚德、华利集团及冠盛股份等3家上市公司,基金经理李巍宇至少单独调研了君亭酒店、创世纪、华利集团等12家上市公司,同比分别增长50%和100%。

宝盈基金成立于2001年,中铁信托及中国对外经贸信托公司分别持股75%和25%。截至一季度末,其公募规模为782亿元,其中,非货规模483亿元,分别排在第67位和第73位。

除了上述两家公司,江信、安联、泉果、中航、华泰保兴、惠升、益民等公司同期调研的上市公司家数同比也分别增加12家、27家、48家、25家、23家、14家和10家,增幅分别为2.40倍、1.92倍、31.79%、38.46%、17.69%、13.59%及33.33%。

截至一季度末,上述江信等6家公司公募规模分别为20亿元、7亿元、168亿元、431亿元、583亿元、528亿元及8亿元。

权益类规模强者恒强

中小公募调研力度加大的背后,在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头部效应下的生存挑战。

从数据上看,最近几年,就公募业务整体而言,头部效应其实有所减弱,但在权益业务上则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年底,公募规模排在前十的公募持牌机构规模合计8.40万亿元,占到公募总规模(20.15万亿元)的41.69%。至2024年底,规模排在前十的持牌机构规模合计12.46万亿元,占到公募总规模(32.10万亿元)的38.82%。换言之,在上述四年间,前十合计权重下降了2.87个百分点。

但权益业务(股票型+混合型)的情形有所不同。

数据显示,2020年底权益规模排在前十的持牌机构其规模合计3.18万亿元,占到权益公募总规模(6.75万亿元)的47.11%。

至2024年底,权益规模排在前十的持牌机构其规模增至4.04万亿元,占到权益公募总规模(7.19万亿元)的56.19%。也就是说,在此期间,前十合计权重提高了9.08%。

在权益业务中,又以ETF业务的头部效应最为显著。

2020年底,股票ETF(不含跨境ETF)规模排在前五的机构其规模合计4519亿元,占到股票ETF总规模(7651亿元)的59.06%。

至2024年底,股票ETF规模排在前五的机构其规模合计1.97万亿元,占到股票ETF总规模(2.84万亿元)的69.37%。四年时间里,前五机构所占权重提高了10.31个百分点。

之所以权益规模取前十、股票ETF规模只取前五为样本,是因为公募持牌机构中开展了股票ETF业务的不到半数。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股票ETF共计976只,规模合计3.03万亿元。这些产品来自53家公募持牌机构。而据证监会官网发布的《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名录》,截至5月底,公募持牌机构有149家。

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股票ETF规模排在前五的机构即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南方及嘉实等公司旗下此项业务规模合计2.13万亿元,占到总规模的70.36%,较年初又提高了0.99个百分点。

事实上,从历史数据来看,公募持牌机构要开拓股票ETF业务并非易事:2020年年底时,展业持牌机构已经有44家,其后长达四年半的时间里,只有永赢、长城、银河、海富通、兴银等9家机构新增了此项业务。

而且,截至7月3日,上述9家机构的股票ETF规模合计仅230亿元,仅占到总规模的0.76%,是华夏基金业务规模(6245亿元)的3.68%,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3748亿元)的6.14%。

特色化经营与差异化竞争

机构投资者对公募基金投资力度的加大,是导致权益业务尤其股票ETF业务头部效应日益显著的重要原因。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20年底,机构投资者所持权益基金份额规模合计8215亿份,2024年底增至1.77万亿份,增量9459亿份。不过,权益规模排在前十的持牌机构贡献的增量即达到7265亿份,占比76.81%。其中,易方达、华夏及华泰柏瑞等3家机构贡献的增量合计4347亿份,占到全部增量的45.96%。

从数据上看,机构投资者增持的份额主要流向了股票ETF。

2020年底,机构投资者所持股票ETF份额规模合计2199亿份,2024年底增至1.14万亿份,增量达到9234亿份,占到同期股票ETF份额总增量(1.55万亿份)的59.50%。在机构投资者贡献的增量中,有六成(合计5627亿份)流向易方达、华夏、华泰柏瑞、南方及嘉实等5家头部机构。

头部机构在投研、风控、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是其赢得投资者尤其机构投资者的重要原因。2018年的资管新规以及其后一系列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及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出台之后,这些优势进一步得到加强。

应对这一变化,差异化竞争也是不少中小公募的战略选项之一。

以中金基金为例。这家公司成立于2014年,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权益业务规模为46亿元,在持牌机构中并不起眼。然而,在REITs业务上,它却有一席之地。

2021年6月,中金基金成为首批成立REITs的公募持牌机构之一。截至7月7日,公司旗下已经有中金普洛斯REIT、中金厦门安居REIT、中金印力消费REIT、中金山东高速REIT等10只产品,底层资产涵盖仓储物流、保障性租赁住房、消费基础设施、收费公路等多种类型。在24家成立了REITs的机构中,中金基金的产品数量仅次于华夏基金。

再以博道基金为例。截至一季度末,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权益业务规模为194亿元,在持牌机构中属于中等水平。不过,在主动量化业务上,这家公司不容忽视。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7月7日,公募主动量化产品有660只(A类C类分开计算),规模合计1347亿。其中,博道基金旗下有产品18只,规模合计51亿元,在持牌机构中排在第6位。前五位依次是国联安、招商、国金、嘉实及华夏基金。

2025年5月,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指出,要优化行业发展格局,“支持优质头部基金公司业务创新发展,促进资产管理和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双提升。制定中小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方案,支持特色化经营、差异化发展。”

本文刊于07月12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