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保险礼包 ”
教你搞懂保险,避开坑~
晚上好,我是简保君。
上周,有小伙伴给我留言:
「手上一笔5年期定存到期了,接下来买什么好?存款利率实在太低,下不去手。」
这样的困惑,最近很多人都有。
还记得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正好赶上支付宝横空出世。
那时候余额宝年化收益率在4%-6%之间,甚至到过7%。工资一到手我就立马转过去,差一天都觉得亏了。
到现在,1万元本金每天赚不到4毛钱,我已经基本不用了。
01 越来越远的「财务自由」
大概也就五六年前,还有朋友觉得4%的收益太低了。
到现在的「1字头」时代,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来算一笔账:
如果你每月需要1万元的被动收入,才能维持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那一年就是12万元。
在「年化收益率4%」的时代,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的本金大约是300万元(12 ÷ 0.04 = 300)。
但在如今「年化收益率1%」的低利率时代,同样的生活标准却需要高达1200万元的本金(12 ÷ 0.01 = 1200)。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投资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当收益率下降,达成财务自由的「门槛」显著提高了。
说实话,任何单一的投资渠道都很难应对这样的挑战。
想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取得平衡,一个更加可行的方向是:进行科学的资产配置。
02 向邻居「抄作业」
我们不妨参考一下隔壁日本的经验——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会 + 长期低利率」组合,跟咱们接下来面临的挑战有不少相似之处。
目前,日本的银行利率大约是0.5%,而且这是近期刚刚上调的结果。
在这之前,日本经历了长达多年的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时代。
在这样的环境中,日本投资者是怎么做的呢?
总结下来有三种典型路径,背后既有理念,也有实操工具,值得我们借鉴:
1.现金占比↑,存款占比↓
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后,本就保守的日本家庭变得更加谨慎,严重偏向现金、存款这类保本资产。
图源:日本银行《资金流动统计》
在存款和现金这两类资产中,彼此也在竞争:倾向持有现金的人,明显增多了。
原因很好理解:我们存银行的目的是为了赚利息,既然利息都快没了,放银行也就没啥必要。
2.加大海外配置
不过,日本家庭也没闲着,他们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市场。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渡边太太」这个词?
渡边是日本常见的五大姓氏之一,「渡边太太」特指炒外汇的日本家庭主妇。
为啥要「炒外汇」呢?
主要是日元利率太低,实在不够看,掌控家中财政大权的主妇们,玩起高难度操作:
先借入低利率的日元,再投资高利率的海外债券、外币存款。
比如日元的利率成本是1%,美元的存款收益是5%,在汇率波动不大的前提下,就赚到4%的利差。
由于她们的资金庞大,一度占到东京外汇交易量的30%,甚至能左右日元汇率的走势,故此得名。
投资上,日股跌跌不休的走势,让国民失去信心。即使买股票,大家更愿意配置买全球股票。
2021年,日本购买海外的股票投资额,是买本国股票的300倍。
有趣的是,即便日股从2012年开始,已经涨了10年,日本散户还是提不起兴趣,反倒是外国投资者在买买买。
这两年,我们的理财行为,无形中也有点「抄作业」的味道了,像是美元存款、外币理财超级火。
对美股、日股等海外市场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
3.用保险锁定长期利率
在日本,储蓄型保险也是家庭资产配置的重中之重。
储蓄险最大的好处,就是能「锁定利率」。
简单说,你今天买了一份储蓄险,不管以后市场利率怎么降,你的保险收益率都不会变。
这就像是在利率还没大跌之前,提前「预定」了一个相对不错的收益。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小窍门。保险公司调整产品收益,通常会比银行利率变动慢一拍。
也就是说,当银行开始降息时,保险产品可能还没来得及降价,有「薅羊毛」的机会。
比如现在。
根据最新的规定,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很有可能在8月份再次下调。
数据央行、各银行、银保监会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收益会再次降低,所以趁调整前,可以抓紧时间了解一下。
面对这样的变化,给自己的家庭资产多一些准备,总是没错的。
为此,我们开设了4天的,你会了解到:
-不同储蓄险的特点,哪种更匹配你的需求
-看一个产品好不好,到底要看哪些条款
-港险那么火,是不是自己也要去凑个热闹
好啦,低利率下的理财趋势就和你聊到这里,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