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用三蹦子硬蹭华为的宗申,竟然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企业?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差评 时间:2025-07-17 12:08:59

什么?华子的智界要出老头乐了?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张照片,看上去是一款名叫 “问界 Q1” 的三蹦子发布会。

当然了,看这个海报的粗糙程度,怎么可能是鸿蒙智行的手笔?

这其实是一家叫做宗申的公司干的。

但熟悉摩托车的差友们可能会觉得诧异,宗申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他可是中国前三、市值达到 277 亿、年销 150w+ 的摩托车巨头。

好在宗申他们很快就对此事作出了诚恳的道歉,表明此事是他们内部审核不严,立马整改相关产品。

说实话,这次“鸿蒙智行+三蹦子”事件还挺无厘头的。有头有脸的宗申,法律知识不该如此淡薄。

但我们追溯了宗申了整个发展史,感觉这操作是他们长期深耕下沉市场的结果...

之前也有差友想让脖子哥讲讲摩托车,今天咱们就借这个契机说说宗申这个品牌。

宗申这家企业跟大部分初创企业一样,一开始也是个小作坊,创始人左宗申在1982年是重庆的一名摩托修车铺师傅兼老板。

在80年代,别说摩托了,能有辆自行车对于大伙来说都是一件稀罕事,能开上摩托,别说你是村里最靓的仔,直接和光宗耀祖没啥区别。

摩托的稀缺性让修摩托成为了一份十分赚钱的工作,左宗申的修理铺也是越做越大。

在重庆修了10年车之后,左宗申由于出色的手艺,已经在当地被尊称为“左师傅”,逐渐的,修车已经无法满足他了。

命运就是这么的巧,左宗申的夫人袁德秀和尹明善的妻子陈巧凤是亲戚。

尹明善是谁?未来的力帆董事长。

在当时,他是重庆职业教育书社的老板,算是小有所成,出版的《庞中华钢笔字帖》风靡全国。

相信不少人小时候都被它折磨过。

尹明善发现当时的发动机技术都掌握在合资企业手上,市场上发动机供不应求,看到商机的他,也想进入摩托车行业。

所以,在双方夫人的牵线下,左宗申和尹明善一拍即合,尹明善出资,左宗申出技术,两人成立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

啊对,就是本田“Honda”的发音,左宗申也没避讳他们对本田的崇拜,包括后面用自己名字建立宗申也是如此。

成立没多久,钱就掉轰达面前了,当时建设集团一台6000多元的发动机,轰达他们可以买建设集团的散装零件回去组装,成本只要1400元,转手再以1998的价格卖出去。三分之一的价格,订单纷至沓来。

而在这个组装过程中,轰达还逐渐学会了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即使后来建设集团不再给轰达提供零件,他们也能自主生产发动机。

到了1994年,在国内厂商还在用50cc、70cc发动机的时候,轰达还搞出了中国第一台100cc的四冲程发动机,可以说是遥遥领先了。

但是走在 “致敬” 的路上,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1995年,轰达从生产发动机到自己走到台前生产摩托,可能就在那时候,左宗申和尹明善对就要不要“致敬”出现了分歧。

从工商信息来分析,左宗申应该是不支持硬蹭路线的,而尹明善则继续 “致敬”。

1995年,宗申摩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自立门户。1997年,轰达改名力帆,车上商标毫不避讳模仿本田。双方正式分道扬镳。

回到摩托上,由于当时仍然是卖方市场,比起日系便宜近半的国产摩托借着这波春风混的风声水起,宗申也在这段时间逐渐发育起来。

据科技创业月刊对左宗申的采访,宗申采取的是 “农村包围城市” 的打法,产品开发以广大农村为定位。广告宣传也采用最接地气的车身广告、报纸广告,甚至直接到村镇免费派送杂志。

而依靠老乡起家,宗申还成立了高速艇公司、专做三轮车的江苏宗申,这也为后面宗申摆脱困局埋下了伏笔。

图注:当时中国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000多,热门合资车型在20000元左右,而一台宗申125只需4000元。

在精准的市场定位下,宗申一路长虹,到了1997年,宗申净资产已经达到3亿,位居重庆私企50强第二位。

当然,左宗申自己作为摩友,是时候上点私货了。

1999年,宗申开始组队参加世界摩托车大赛,组建赛车项目组,第二年就搓出了中国第一辆大排量摩托赛车ZS-750。

可能也是因为宗申对赛车和发动机研发的需求,他们同时找上了当时经营不善的意大利著名车企比亚乔。

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骑的就是比亚乔旗下的Vespa(本图模特为Diana Teliha)

经过三年的谈判,以及两国政府的斡旋,最终宗申与比亚乔在2004年完成合资,比亚乔将给宗申提供50cc-500cc全系列的踏板车发动机技术。

此后,宗申推出了ZIP50、CAMA 100、BYQ 125-2等车,比亚乔的合资弥补了宗申之前踏板车型的空白,并依靠比亚乔的知名度提升了自身的形象。

但当宗申和比亚乔风风火火的扩产推出新车型的时候,危机接踵而至。

首先是中国大规模的禁摩令,2006年,中国已经有168个城市禁、限摩,嘉陵、建设这些行业龙头都在当年的年度报告中提到了形势的严峻。

宗申也不例外,哥们刚签了个外国大牌呢,你这禁摩令不就掐断了高端之路吗,左宗申绷不住了。

在当年的杂志上,我们可以看到,左宗申一直在呼吁政策多照顾照顾摩托企业。

但是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摩托当年尾气又臭(排放不达标),飞车抢劫又多,伤亡事故也不少,禁摩在当时是不可逆的趋势。

而当时恰逢世界级的金融危机,宗申一下滑到了谷底。

据左宗申自述,2008年,宗申的订单骤减60%,生产线闲置,形势一度十分紧张。

在如此紧急的事态之下,下沉市场才是宗申最牢固的根基,充分发掘老乡们的潜力,大伙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

于是乎,宗申前面的农用机车开始发力了。凭借与摩托车同源的技术,什么农机、水泵、割草机等农业生产工具应运而生。

2008年,宗申三轮车发动机的销量达到132.26万台,同比增长24.7%,占发动机总销量的43.91%。

到了2009年,宗申的微耕机、茶树修剪机等产品吃上了皇粮,被纳入《2009-2011年国家指出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享受政策补贴,进一步刺激需求。

见如此好卖,宗申趁热打铁的在2013年与意大利Barbieri S.R.L. 合资了个拖拉机公司,15年又跟白俄罗斯的戈梅利农机厂搞起了大型高端农机,各方各面基本都有涉猎。

但是在专注农机发展的时候,宗申与比亚乔忽视了近年来玩乐属性的摩托市场。

当春风、钱江、无极纷纷收割年轻人的时候,宗申和比亚乔却拿不出什么拳头产品。

2024年宗申三个品牌在200cc以上排量销量榜单上排名第九

但很明显,他们志不在此。截至到2024年,宗申的通用机械占比50.29%,超过了摩托的36.77%,成为了第一大业务。

讲到这,宗申的整个发展历程盘得差不多了。

咱们回看宗申整个公司,从一开始的农村包围城市,到最后依靠农机度过难关重回巅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通机、摩托、航空、新能源等多个板块均有涉猎的百亿大企业。

去年宗申还直接出资33.46亿收购了隆鑫24.5513%的股份,两者强强联合,一举超过第一名的长江集团,成为中国第一大的摩企。

那么多人不认识这个品牌,只是因为它的下沉产品距离我们较远。

诶,就是这么巧,差评就有宗申的车主,这倒霉蛋的经历倒挺符合刻板印象。

1万公里的Week 8,后灯断前灯烂,怠速不稳还偶尔熄火,只能在公司附近代代步。但当初买来就5000块,还能苛求什么呢?

而这次的三蹦子事件,也说明宗申过于专注下沉市场了。

既想笼络原来的客群,又想获得更多关注,对现在舆论场的公关逻辑,或者说对网友们的普遍看法缺少了解,甚至是缺少敬畏,最终引发了舆论风波。

但话说回来,网友再怎么喷,好像也不影响哥们卖它的车...

撰文:浩森

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糊君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恋爱三年终联姻,宗申比亚乔携手 —— 搜狐汽车

国产摩托车的工匠制作 —— 哈罗摩托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危机反思,左宗申“抬杠”国家政策 —— 英才

远虑与近忧,左宗申纵论中国摩托车行业大势 —— 摩托车信息

一马当先夺锦标——记左宗申和他的宗申集团 —— 科技创业月刊

左宗申摩托飞天梦:拟打造飞机制造全产业链 —— 中国企业家

宗申官网

标签: 宗申 左宗申 摩托车 中国 比亚 发动机 企业 时候 尹明善 市场 产品 技术 科技 老板 老乡 农机 集团 钢笔字 区别 股份 逻辑 舆论 销量 信息 形势 公司 三轮车 月刊 创业 定位 航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