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插混车型成增长主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潇湘晨报 时间:2024-08-13 19:00:18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创新高。在2023年,中国以491万辆的出口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截至7月,我国汽车累计出口量达326.2万辆,同比增长28.8%,继续保持增长势头,稳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

燃油车型依然为出口主力

我国汽车出口以乘用车为主,前7月累计出口量为273.8万辆,占总比84%,保持30%以上的双位数增长。

从动力类型来看,传统燃油车仍是出口主力,前7月累计出口量为255.4万辆,同比增长34.6%。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同期累计出口量为70.8万辆,同比增长11.4%,对比此前增速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及之前,新能源汽车一直是拉动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高于燃油车增速,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77.6%的同比增长。追溯至2020年后,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是保持倍速以上增长,年出口量从不到10万辆跃升至2022年的68万辆。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今年前7月出口量虽然保持了11%的双位数增长,但相比去年同期1.5倍的增幅却大幅回落。短短一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如此巨大变化,究竟为何?

新能源汽车出口放缓

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0.3万辆,同比增长仅2.2%,增速进一步放缓。相较之下,6月前的月出口量仍大多保持着10%以上的同比增速。

首先,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增大,影响了增速的提升。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约为10万辆,出口量增长可以大幅提升比例。2023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20.3万辆,大规模增长已经很难。

其次,出口目的地市场的政策调整,影响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2023年,中国出口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量的约四成。今年上半年,我们对欧盟成员国的出口量降至三成左右。

原因也显而易见,从上半年开始不断被热议的,欧盟对我国进口电动汽车实施的反补贴调查。7月5日起,欧盟在10%标准关税基础上,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加征17.4%至37.6%的临时关税,暂定期限为4个月。

插混成增长新引擎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欧洲受到压力,但纯电车型在亚洲、南美和北美等地区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新能源汽车前7个月的整体出口仍保持双位数增长,主要得益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插混)车型的强劲表现。7月份,我国插混车型出口2.7万辆,同比增长1.9倍;前7个月累计出口量为15.4万辆,同比增长1.8倍。

插混车型占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比重从去年的8%跃升至22%,逐渐取代纯电动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长动力。

其中,插混车型在全球多个地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上半年对亚洲的出口量为3.6万辆,同比增长2.9倍;对南美洲出口为6.9万辆,同比增长3.2倍;对北美洲出口为2.1万辆,同比增长达11.6倍。

中国插混产品在全球多个市场的销量增长,与其优异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密切相关。相较于纯电动车型,插混车型的整车制造成本更低,且可油可电的优势使其能够覆盖更多用车场景。

不少行业观点也认为,插电混合动力技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一方面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电力设施基建并不完善,不少纯电车型的优势无法发挥。例如中国新能源车型开始密集推出的高压充电功能,只有西欧等部分市场能充分用到。

另一方面,插电混动车型售价相对纯电车型更低,在汽车销售市场更有优势。同时,与中国不同,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车辆用电成本并不会显著低于用油。一辆可以满足两种用途且油耗更低的插电混动车型,在这类市场显然会更有对比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得益于中国完整且先进的汽车产业链,中国产插电混动车型有着比海外同级燃油车型更强的性价比,插混车型出海是一种必然。未来,插电混动车型将有望与纯电动汽车并驾齐驱,共同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中坚力量。

记者胡雄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