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公司破产,创始人坠亡,又一家装企业暴雷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花朵财经 时间:2025-07-22 12:28:22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华见

房地产的雷仍在暴。

7月18日,一份“靓家居”的停业通知在广州家装圈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因长期亏损,现已资不抵债,无力继续经营,自即日起停止经营。”短短几句话,宣告了这家在华南扎根24年的老牌家装企业走到了尽头。

宣布停业当天,不少供应商来到靓家居门店讨要“工程款”,甚至报了警。



(网友向花朵财经提供的图片)

更让人唏嘘的是,就在通知发出前一天,网传其创始人曾育周坠亡,这一消息得到了多位员工和维权者向花朵财经小编证实。



7月20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通报称,曾育周坠亡系“个人原因”,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创始人坠亡不影响后续合同纠纷处理,可到派出所登记或起诉维权。”



公开资料显示,曾育周不仅是靓家居的负责人,还担任广州市政协委员、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副会长,他关联的273家企业多集中在装饰材料领域,如今都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



7月21日,靓家居发布消息,让各债权人到对应公司的联络点登记债权。联络点涉及佛山、汕头、潮州、普宁、揭阳等23个城市的相关公司。

从2001年在天河员村开出首家建材超市,到巅峰时期近百家直营门店覆盖华南,再到如今总部玻璃门紧闭、官网显示“已停止运行”,靓家居的崩塌不只是一家企业的悲剧,更牵扯着数千消费者的预付款、数百供应商的债务链和数千工人的欠薪,成了房地产下行周期中家装行业集体困境的一个缩影。

PART.01
预付款成了“断头款”

2022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连续三年下滑,新房交付量减少直接导致家装需求下降,而存量房翻新市场的竞争却越来越激烈。

靓家居的倒闭,并非个例。从《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的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180家家装企业陷入破产危机,浙江、陕西分别有30家、22家,其中不少企业的供应商都因为应收账款变成坏账陷入了资金链危机。

倒闭潮背后,消费者、供应商、员工首当其冲,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业主交了钱,但家里仍是毛坯状态,供应商给家装企业提供了建材却等不到结算,企业员工或者装修工人干了活却拿不到应有的报酬。

靓家居的崩塌,表面看是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冲击,实际上是家装行业“预付款资金池”模式系统性风险的总爆发。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家装行业,“先付款后施工”是常态。

靓家居的套餐模式尤其依赖业主预付款,毛坯房装修988元/平方米、旧房翻新99800元起,客户在签约时需要支付60%-80%的费用。

这些资金本应用来采购建材、支付工费,但实际操作中,却被挪作企业的“流动资金池”。

“说白了,就是用新客户的预付款填旧工程的窟窿。”一位与靓家居合作4年的项目经理透露,“刚合作时,18天就能结款,后来变成一个月、40天,今年直接拖到6个月。我本来想着结完这单就撤,结果单还没结,公司先垮了。”

这种模式的脆弱性在2024年集中暴露出来。

随着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新签单量锐减,资金池入不敷出。供应商的付款周期从最初的18天一路延长到6个月,部分小额供应商甚至被要求“以货抵债”。

为了拉新,靓家居还推出“19800元拎包住”的超低价套餐,毛利率从15%压缩到5%,进一步加剧了亏损。

这种“饮鸩止渴”的模式并非靓家居独有。前段时间暴雷的住范儿等企业,都采用了类似的预付款模式。而同类型的土巴兔赴港上市申请失效,齐家网股价长期破发。

互联网家装尚且如此,更别提成本更高的实体家装企业了。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破产的家装企业中,有90%存在“用新单预付款支付旧单债务”的情况,“活下去”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口号。

PART.02
下行周期的自救

2025年以来,不只是中小型家装企业,香港地产巨头新世界发展旗下的家装板块也传出“等待800多亿资金注入”的消息,整个房产行业正经历“洗牌阵痛”。

回望上世纪90年代日本地产泡沫破裂后,房地产包括家装行业也曾经历类似危机。

当时日本通过《特定商业交易法》要求家装企业投保履约保险,破产清偿率由此达到68%。虽然国情不同,但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具体做法是消费者在签约时可要求企业购买履约保险,由保险公司为家装合同提供担保,企业倒闭后由保险赔付。

中国目前虽未出台全国性强制家装企业投保履约保险的法规,但市场上已出现多种形式的履约保障机制,覆盖装修资金安全、施工质量及企业破产风险。

比如对于消费者而言,可选择“按节点付款”(如开工付30%、水电完工付30%、竣工付40%),并要求将预付款存入银行监管账户。

对于企业,应摒弃“规模优先”的思路,转向轻资产模式(如与建材商合作代销、引入第三方施工队),降低自有资金占用。

目前,靓家居的债权人已开始登记信息,破产清算程序即将启动。但对于消费者、供应商、工人们来说,即便进入清算,能拿回的资金也可能不足10%,根据破产清算流程,消费者债权通常排在工人工资、抵押债权之后,实际清偿率可能低于10%。

这场悲剧留下的终极追问是:当一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建立在“拆东墙补西墙”的基础上,谁该为那些“消失的装修款”负责?

答案或许藏在行业的重构中。只有告别对“预付款资金池”的依赖,建立更透明的交易规则,家装行业才能真正走出凛冬,而不是让消费者、供应商与企业一起为模式的原罪买单。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