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新能源SUV市场激战正酣之际,马自达在欧洲亮出了第三代CX-5的底牌。这款起售价35200欧元(约合人民币29万元)的换代车型,搭载仅104千瓦的2.5L轻混系统,在欧洲市场引发热议;作为曾以"人马一体"操控精髓收获全球450万车主的经典SUV,新车呈现出鲜明的矛盾特质,激进的设计革新与保守的动力策略形成强烈反差。
外观方面,新车采用了最新家族是设计语言,前脸标志性的盾形格栅横向拓宽,与细长分体式LED大灯相连,独特的双段式日行灯强化了视觉层次;车身侧面保留传统门把手设计,但黑化后视镜、轮毂与轮眉的组合透露出运动化定位的延续;尺寸全面放大至4690/1860/1695毫米,相较国内现款长度增加115毫米,宽度增加18毫米,高度提升10毫米。不过马自达至今未公布轴距数据,空间实际提升幅度仍存悬念。
车尾变革更为彻底,纤细的贯穿式尾灯取代旧款立体造型,"MAZDA"英文标识替代传统车标,配合双边双出排气,呈现出高端SUV的视觉姿态。这种设计语言的进化明显向CX-60/CX-90系列靠拢,透露出提升产品溢价的意图。
内饰方面,座舱科技化浪潮席卷而来,中控台物理按键几乎绝迹,全系标配10.25英寸数字仪表盘,中控屏提供12.9英寸与15.6英寸两档规格;高配Homura版本提供黑棕双色真皮内饰,Exclusive-Line则采用仿皮与绒面材质混搭;但隐患也随之浮现,也就是空调、音量等高频操作完全依赖触控屏,驾驶中的盲操便利性大打折扣。这种为科技感牺牲实用性的设计,已在部分新势力车型上引发用户诟病。
真正引发行业关注的是动力配置。欧规车型搭载的e-SKYACTIV G 2.5轻混系统,最大功率仅104千瓦(141马力),峰值扭矩238牛·米,匹配6速自动变速箱;对比国内现款2.5L车型140千瓦的输出,新引擎功率不升反降。更值得注意的是,马自达将更先进的SKYACTIV-Z混动系统推迟至2027年发布,意味着欧洲消费者在两年内只能选择这台输出弱于主流1.5T发动机的2.5L动力。
欧洲市场29万的起售价,入门Prime-Line版标配17英寸轮毂、LED灯组、8扬声器音响及全套主动安全系统(含自适应巡航);但横向对比同价位竞品,已可购入大众ID.4或丰田bZ4X等纯电SUV。马自达选择在欧洲首发低功率版本,或是应对严苛排放法规的妥协,该车WLTC工况油耗6.7L/100km,二氧化碳排放163g/km,勉强满足欧6标准。
若将视线转回国内,第三代CX-5的国产化前景迷雾重重。现款车型月销长期徘徊在3000台以下,在CX-50与宋PLUS等新能源车的夹击下举步维艰,即便国产后价格下探至18万区间,其104千瓦的动力数据在"内卷"的中国市场也缺乏竞争力。更关键的是,马自达赖以成名的操控基因,在电动化浪潮中正被快速稀释,新车的6AT变速箱和纯燃油架构,面对国产混动车型的电驱瞬态响应,传统优势已不再明显。
第三代CX-5的悖论在于它用激进的设计呐喊变革,却以保守的动力暴露转型困境;当特斯拉Model Y欧洲起价仅4.4万欧元,当比亚迪ATTO 3以20万价格提供200千瓦电机,马自达的"设计溢价"策略面临严峻考验,正如马自达研发负责人所言,企业正处在动力技术路线的转型阵痛期。
这款新车恰是过渡期的产物,惊艳有余而决断不足。在电气化洪流中,第三代CX-5如同精心装饰却动力受限的帆船,它印证了马自达顶尖的设计实力,也折射出传统车企的技术路线焦虑。若未来国产版本不能提供更具诚意的动力方案,恐将仅成"马粉"心中的情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