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小鹏全新一代P7即将上市,要逼格还是要销量?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刘敏 易车 时间:2025-08-05 12:14:50

2025年上半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小鹏汽车无疑是最耀眼的黑马。

19.7万辆的销量数字背后,是279%的惊人同比增长率。

在2025年38万辆销量目标的召唤下,51.8%的上半年完成率,使小鹏成为唯一进度条过半的造车新势力。

这就是全新一代P7上市前的小鹏现状。

7月30日,小鹏宣布全新一代小鹏P7将于8月6日正式发布。

要知道,这不是一款年度焕新车型,而是一款完全换代车型。

事实上,从去年11月小鹏P7+上市以来,小鹏凭借MONA M03与P7+形成的双剑合璧态势,迅速完成破局。

而自那一刻起,现款P7在小鹏的产品矩阵中,存在感就变得很低了。

距离第一代小鹏P7上市已经整整过去5年时间,这名曾经为小鹏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能否在2025年的秋天迎来涅槃?

那就要看小鹏如何定位新车的产品价值了。

01

当法国设计师Rafik Ferrag的笔触划过新一代P7,一场美学革命已然爆发。

车长5017mm、轴距3008mm的轿跑身姿下,1427mm的超低车身高度创造出0.208Cd的极致风阻。

无框车窗、隐藏式门把手配合可升降尾翼,在流光溢彩的“H型”LED灯带映衬下,构建出移动的赛博朋克艺术气质。

较之造型上的脱胎换骨,更多还是来自三电系统的动力跃迁。

单电机270kW功率,较旧款足足提升31%;

四驱双电机系统,前167kW+后270kW,实现了 437kW的超大总功率;

92.2kWh麒麟电池支持5C超充,将10分钟补能300km变为可能;

CLTC续航最高820km,四驱版也可达750km。

事实上,话说到这里时,我们已经隐隐感觉一丝异样。

以前,老款小鹏P7就是被真实用户吐槽后排空间太小。

如今新车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不正视问题,反而“变本加厉”再降车身高度,同时大胆的完成了造型异化,动能强化。

很明显,新一代P7的定位不再是家用取向。

没错,虽然依然沿用了P7的名字,但新老P7其实已经是两款完全不同的车型了。

设计不同,定位不同,当然也一定会引发后续市场策略的不同。

至少目前来看,新一代P7是为追求运动、科技的年轻消费者所准备的。

正因为如此,小鹏在设计新一代P7智能化这一出重头戏时,颇费心思,把“既要也要”的心思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成本角度出发,新一代P7放弃激光雷达的“激进”方案。

但随即,小鹏图灵AI芯片赋能的AI鹰眼视觉系统顶了上来。

这套支持城市/高速NGP的纯视觉方案,配合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结构,以及可能搭载的CDC电磁减振+太极衬套底盘,构建出“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性能生态。

新一代P7所展示的智能方案,似乎正在宣告:当竞品还在堆砌硬件时,“我们”已走向算法驱动的质变之路。

然而,新车终究还是带来了新问题。

从当下市场的选择来看,最能走量的产品几乎都和“家用”产生了关联。

理想肯定是,问界其实也是,蔚来之前不全是,乐道很快完成了“纠偏”。就连小鹏旗下的拳头产品P7+还是。

小鹏P7+和老款P7其实也是不同的两款车。

比如,P7+的车身尺寸是5056/1937/1512mm,轴距3000mm。

而老款P7是4888/1896/1450mm,轴距2998mm。

不管是长宽高还是轴距,P7+都要更大一些。

P7+全系都配了8英寸后排娱乐屏,里面内置了不少APP。

而且全车座椅都有通风、加热和按摩功能,后排座椅还能调节靠背角度,坐着更舒服了。

电池方面,P7+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智驾配置上,P7+没有用激光雷达,而是和MONA M3一样采用纯视觉方案。

大空间+舒适+成本可控,就是家用车的基本属性,小鹏P7+做到了,所以它销量上去了。

而现在,看新一代P7的样子,它是不想走量了吗?

02

或许,在现阶段的小鹏看来,新一代P7需要承担的产品责任,真不一定就是走量。

据小鹏2025上半年销售数据显示,小鹏MONA M03累计销量72959辆,以12万元均价贡献了37%销量,P7+累计销量62000辆,二者共同占据了68.5%的份额。

7月3日,小鹏汽车宣布新车G7上市,据官方数据,该车上市9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势头之猛,被业界内外一致看好。

也就是说,刚刚上市的小鹏G7大概率会加入进来,组成小鹏产品矩阵中的“铁三角”。

这是一个比之前“双剑合璧”来得更可靠的“走量三人组”。

然而小鹏销量虽暂时无虞,但品牌溢价能力持续承压。

要知道,小鹏的初心是主打“未来出行探索者”,覆盖15-50万元价格带,定位“智能电动科技品牌”。

而现实是,小鹏需要依靠12万元的MONA M03撑起销量,小鹏的品牌初心因此蒙尘。

所以,在15-50万元的价格带中,小鹏急需中高端产品重塑科技标签。

由此,大概率可以下一个结论,全新一代P7将担起这一责任,因而放弃走量路线,直指20-30万元性能轿跑市场,正是要扭转“便宜科技”的公众认知。

另外,全新一代P7还遇上一个历史最好的“小鹏”。

目前的小鹏,正处于技术储备的价值释放窗口期。

小鹏2024年研发投入68.4亿元(占营收18.7%),图灵芯片、XNGP智驾系统、太极底盘等成果需要高端载体。

当G7试水20万元市场首战告捷,全新一代P7凭借更激进的设计与技术搭载,成为验证小鹏技术实力的终极考场。

这种“技术高端化-产品高端化-品牌高端化”的传导链条,正是已经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之后的新势力,突破价值天花板的必经之路。

而小鹏,正以此身份,行进在这条路上。

事实上,尽管全新一代P7不以走量为主要诉求,但并非没有机会。

据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消费者平均年龄从2020年的38.6岁降至2025年的31.2岁。

Z世代终究要成长为购车主力,其核心诉求也将从“家庭实用”转向“个性表达”。

保不齐全新一代P7这一套产品设计的组合拳正对了年轻消费群体“既要性能颜值,又要科技体验”的胃口呢?

当何小鹏致敬20万P7车主的公开信刷屏网络,全新一代P7已承载起更厚重的使命。

五年前,初代P7以国产电动轿跑破局者的姿态,挑战BBA的燃油霸权。

五年后,新车以更激进的姿态,在性能、智能、美学三个维度回归品牌初心。

这不是简单的新旧迭代,而是一场关乎品牌基因的重构。

当MONA系列用亲民价格打开市场,G7以全能实力巩固中端,全新一代P7正用它的无框车门与升降尾翼宣告:小鹏不仅要销量数字的攀升,更要为品牌价值证明。

接下来,全新一代P7将要书写的答卷,是关乎一个品牌的坚持,更昭示着一个产业的升维。

标签: 小鹏P7 小鹏小鹏P7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