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全国机器人大赛零失误击败50组对手,成都这所中学成功摘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红星新闻 时间:2025-08-05 22:18:12

7月27日,第五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落下帷幕。 这项由教育部批准的白名单赛事,吸引了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99支代表队的3324名选手参与,他们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编程等21个总决赛竞赛项目中激烈角逐,上演了一场场青少年在科技教育领域的巅峰对决。 比赛过程中,来自四川省崇州市怀远中学(以下简称:怀远中学)的两组共计4名选手,凭借良好的科技功底和默契的团队协作,在“探索未来——机器人挑战赛”这一竞赛项目中表现优异,最终斩获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


▲全国青科赛总决赛金牌获得者合影

一所乡镇中学,在全国性的机器人比赛中,是如何战胜强劲的对手,最终摘金夺银?参赛选手们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学校日常的科技教育又有哪些助力?赛后,我们与学校师生聊了聊。

击败约50组对手

零失误拿下全国金奖

“与往年相比,今年机器人挑战赛的难点在于复杂多变的比赛任务,需要对机器人技术有更深入的理解、更好的程序设计等。”

怀远中学科创指导教师邓椽介绍,此次全国赛的比赛任务分为自动和手动两个阶段,比赛开始之前,选手需要随机抽取2张(初中组)或3张(高中组)不同颜色的卡片,并用机器人进行识别,然后在比赛中接力完成对应颜色的能源碎片收集、科研样本收回等任务,全场累计得分最高,且用时最短的队伍获得比赛胜利。


▲怀远中学选手和指导教师邓椽合影

这不仅需要选手自行设计和搭建机器人,还需要他们利用编程知识和遥控感应,让机器人实现智能识别、完成指定任务等多元功能,十分考验选手们的编程水平、实操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上,学习过编程的基础知识,但是从未参加过相关比赛,缺乏大赛经验。”闫宏学谈到。为了参加省级比赛,他和队友王雨鹭进行了为期3周的赛前集训,在邓椽的指导下,利用课后、周末、假期等时间,强化机器人编程的学习,积极备赛、快速成长。

闫宏学回忆,那段时间,他们每个周末都有4-5个小时泡在学校里,调试机器、研究比赛路线、练习手动操作等。

尽管全力备赛,但王雨鹭在省赛时还是发生了意外。赛场上,她操作的机器人突然失灵,导致白白浪费了不少时间,“当时心里特别紧张,也很失落。”只能赶紧重启机器人,继续坚持完成任务。最终,她和闫宏学以全省第三名的成绩惊险晋级全国赛。

也正是这次挫折,让他们在后续的训练和机器人设计中更加精益求精。“在吸取省赛的经验后,我们对运行程序进行了多次修改,直到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出现,同时将机器人设计得更加精巧,在操作的时候能更灵活地完成任务,我们也有意识地把重量大的元件放在下面,让机器人的重心降低,这样能增加它的稳定性,比赛时就不容易侧翻,减少失误几率。”闫宏学说。


▲怀远中学学生在科创教室里集训

七月,在经过短短两周的反思和精进后,王雨鹭和闫宏学登上了全国比赛的舞台。相比之下,全国比赛的进程异常顺利,两位选手默契配合,没有出现任何失误,都发挥出训练中的最佳水平,最终以满分+74秒的优异成绩完成了所有比赛任务,击败来自重庆、上海等全国各地的约50组对手,一举夺得全国金奖。

而怀远中学派出的另一组选手夏雨航、高一汉,也凭借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操作技巧,在此项比赛的高中组赛场上夺得了银牌。


▲比赛现场

没有专职教师

7名学科教师组成科创导师团

据了解,怀远中学已在该项比赛上三年蝉联全国一等奖,此前学校学生也多次在各级科创类比赛中屡创佳绩。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学校对科创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

谈及初衷,学校副校长刘霞表示:“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科技人才的培养,这是时代所需,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同时我们始终秉持‘多元发展,引领成才’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特别看重科创教育,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助力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

早在2010年,怀远中学就开始在校内实施科创教育,发展至今,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实践-赛事”三位一体科创教育模式。

刘霞介绍,学校从初一起,就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机器人编程》《人工智能基础》等校本课程,每周一节,融入STEAM理念,结合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开展项目式学习;对于对科创感兴趣的学生,学校还成立了“未来工程师”社团,配备专业导师团队,以赛促学,定期组织校内科技节、区域交流赛,参加省赛,选拔优秀苗子。

此外,怀远中学还与科协、科技企业等合作共建3D打印实验室、科创实验室,同时引入开源硬件等设备,保障实践条件。


▲怀远中学科技节

虽然怀远中学是一所乡镇学校,但对于科创教育的投入并不少,刘霞透露:“只要能够支持孩子兴趣发展的内容,我们都会积极推进,去年就刚刚打造了一间全新的科创教室。”

在师资团队方面,学校并没有专门教授科创的教师,而是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物理等学科教师中,抽调出7名老师组建科创导师团队,通过不定期开展校内外培训,提升老师们的专业能力。

“科技让怀远中学的学生与城市里的孩子能够共享同一片知识星空,我希望用科技传递优质资源,用教学设计弥合差距,证明技术加持下的乡镇高中的讲台同样辽阔。”邓椽说道。

文 何林珈 图据怀远中学

编辑 欧鹏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