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肩负起『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国家使命。仅三天后,7月31日,重庆生产基地的总装车间内,第四代逸动首车缓缓驶下生产线。这一时间上的紧密衔接,并非偶然——作为新长安成立后诞生的首款全球战略车型,第四代逸动的下线,既是对长安汽车13年家轿市场深耕成果的总结,更是新央企在全球化赛道上发出的第一声冲锋号。
新央企底色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成立,恰逢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突围』转型的关键期。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长安系中国品牌累计产销已突破2890万辆,距离3000万辆大关仅一步之遥。这一数字背后,是41年造车积淀形成的技术护城河,更是体系能力的集中体现——7月单月,长安汽车批售19.05万辆,同比增长11.7%;零售20.99万辆,同比增长15.2%,在整体车市波动的背景下,这份『逆增』成绩单印证了市场对长安产品力的认可。
新长安的使命,绝非简单的规模叠加。在『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愿景中,『全球竞争力』与『自主核心技术』被置于核心位置。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从过去的『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在技术标准制定、全球市场布局、品牌价值塑造等维度实现突破。而第四代逸动的下线,正是这一战略转型的具象化落地。
作为长安征战家轿市场13年的『常青树』,逸动系列本身就是自主汽车品牌突破合资垄断的缩影。自2012年第一代车型上市以来,逸动始终坚持以严苛标准铸就品质——基于CA-TVS极限验证体系,累计完成400万公里测试,相当于绕地球100圈。这种近乎偏执的质量追求,换来了190万家庭的信赖,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位用户加入逸动大家庭。在紧凑型轿车这一合资品牌长期主导的市场,逸动曾创下连续27个月蝉联中国自主燃油轿车销冠的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破局者』。
13年市场淬炼,逸动系列已从单一车型成长为支撑长安品牌基盘的战略产品。当新长安将『全球化』作为核心战略时,逸动自然成为承载这一使命的最佳载体。第四代车型的迭代方向清晰地指向『全球标杆』——不再满足于『中国市场的成功』,而是要在设计、技术、体验等维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与丰田卡罗拉、大众朗逸等全球经典车型同台竞技。
燃油车赛道的『反共识』创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的当下,长安汽车选择在燃油车赛道投入核心资源进行迭代,看似『反共识』,实则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燃油车市场规模仍达1500万辆,其中6万-8万元经济型家轿细分市场占比超过30%,是千万家庭的出行刚需。但长期以来,这一市场存在『价值洼地』——要么是配置简陋的入门级产品,要么是堆砌参数的『伪性价比』车型,真正能平衡智能、节能、安全与舒适的产品凤毛麟角。
第四代逸动的技术突破,正是从破解这一痛点出发。其搭载的全球首发500Bar超高压蓝鲸发动机,代表了当前燃油动力技术的天花板水准。通过将燃油喷射压力从传统的300Bar提升至500Bar,燃油粒子直径可细化至8微米,燃烧效率提升20%,配合iEM智慧能量管理系统的智能调控,实现了『强劲动力』与『极致节能』的矛盾统一——最大功率141kW、峰值扭矩310N·m的动力输出超越同级自吸发动机,而一箱油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每公里成本仅0.5元),更是将传统燃油车从『高油耗』的标签中解放出来。
这套动力系统的智慧之处,在于其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通过传感器实时识别上坡、下坡、拐弯等路况,iEM系统可在毫秒级时间内调整扭矩输出,既避免了爬坡时的动力迟滞,又减少了下坡时的不必要能耗,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平顺不晕车』的乘坐体验。对于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而言,这种细节处的技术打磨,远比单纯的参数提升更具实际意义。
智能科技的『平权』普及,是第四代逸动的另一大突破。在10万级以下车型中,智能座舱往往是『减分项』,但第四代逸动搭载的天枢智能座舱,通过接入DeepSeek AI大模型,实现了类人对话级的语音交互——用户无需记忆固定指令,自然语言即可控制导航、空调、娱乐等功能,响应速度与理解准确率达到30万级豪华车水准。10.25英寸仪表+14.6英寸中控的双联大屏,不仅是视觉焦点,更通过CarPlay/HUAWEI HiCar/Carlink全生态互联,实现了『2小时车生活』与『24小时手机生活』的无缝衔接。这种体验上的越级,打破了『经济型车就该牺牲智能』的行业偏见。
安全性能的全面升级,体现了长安对家庭用户的深度理解。中国十佳方舟笼高强度车身采用77.2%高强钢,其中1500Mpa超高强度钢材的应用,让车身扭转刚度提升30%;配合『真5纵5横』的安全结构,在碰撞发生时能有效分散冲击力,为乘员舱构建起『移动堡垒』。540°全景影像(含透明底盘功能)的标配,则消除了传统后视镜的视觉盲区,让新手司机也能轻松应对狭窄路况或泊车场景。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双重加持,构建起覆盖全场景的安全防护网。
家轿价值的重新定义在年轻家庭成为消费主力的当下,汽车已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更是『家的延伸』。第四代逸动的设计革新,正是抓住了这一需求本质,以『纵横万象』的设计语言,在『家的温馨』与『个性锋芒』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点。
前后贯穿式LED数字瀑布光柱是设计上的点睛之笔。不同于传统的灯带设计,其采用200颗微型LED光源,可实现流水、呼吸等动态效果,在夜晚点亮时如同星河横贯车身,既提升了辨识度,又通过光影变化传递出『生命力』。可选装的电动尾翼则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低速时自动收起保持优雅,高速时自动展开增加下压力,这种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结合,打破了家用轿车『千篇一律』的刻板印象。
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体验。第四代逸动4785mm×1840mm×1440mm的车身尺寸与2765mm轴距,带来了同级最大的后排空间,身高180cm的乘客坐在后排仍能保持两拳以上的腿部距离。前排双层隔音玻璃配合整车NVH优化,将怠速噪音控制在38分贝,达到图书馆级静谧水准。人体工程学座椅采用慢回弹记忆棉,通过12个支撑点贴合脊椎曲线,即使长途乘坐也不易疲劳。这些细节的打磨,让『移动头等舱『的舒适体验不再是豪华车的专属。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代逸动的每一项配置升级都指向实际场景需求,而非简单的『配置堆砌』。比如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系统,不仅能实现跟车、加速、减速,还可识别弯道并自动调整车速,在长途自驾中大幅降低驾驶疲劳;再如空调系统的PM2.5过滤功能,针对中国家庭对空气质量的关注,过滤效率达95%以上。这种『以用户场景为导向』的产品思维,正是逸动系列13年来持续赢得市场的关键。
从190万到全球化190万用户,这一数字对第四代逸动而言,既是荣耀,更是责任。在第四代逸动首车下线仪式上,三位老车主的故事令人动容:成都用户杨绚的第一代逸动陪伴其12年,从新婚到育儿,见证人生重要节点;青海用户李佼佼的逸动在青海湖追尾事故中凭借高强度车身保护三代人平安;雅安用户唐经纬的逸动行驶15万公里,从山洪脱险到创业奔波,从未出现重大故障。这些真实案例,印证了CA-TVS极限验证体系的价值——400万公里的测试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对『每一位用户生命安全』的承诺。
第四代逸动的迭代,始终以用户反馈为导向。通过分析190万用户的用车数据,长安发现家庭用户最关注的三大痛点是『油耗高』、『智能差』、『空间小』,这也成为第四代车型的主攻方向。比如针对多孩家庭的需求,后排座椅支持4/6放倒,扩展后储物空间可达1200L,轻松容纳婴儿车、行李箱等大件物品;针对女性用户,搭载的自动泊车系统可识别90°、斜列等多种车位,泊车成功率达98%。这种『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产品开发模式,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依托190万用户的基盘,新长安的市场野心远不止于国内。第四代逸动将作为全球战略车型,登陆东南亚、中东、南美等重点市场,与丰田、本田等品牌展开正面竞争。这一布局背后,是长安『海纳百川』全球化战略的落地——在海外建立5大研发中心、10大生产基地,实现『全球研发、区域制造、本地销售』的格局。第四代逸动搭载的蓝鲸动力系统已通过欧六d、国七等全球最严排放标准认证,智能座舱支持15种语言交互,充分适应不同市场需求。
对于新长安而言,第四代逸动是实现『2025年300万辆、2030年500万辆』销量目标的核心棋子。按照规划,到2025年,逸动系列全球销量将突破3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占比达40%。这一目标并非空想——2024年长安海外销量已达38万辆,同比增长45%,在东南亚市场的市占率跻身前三,为第四代逸动的全球化铺平了道路。
中国汽车工业的突围路径第四代逸动的下线,不仅是一款车型的迭代,更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的突围路径。在电动化浪潮下,燃油车市场并非『夕阳产业』,通过核心技术创新,传统动力仍有巨大升级空间。
第四代逸动证明,即使是6万-8万元的经济型车,也能在动力、智能、安全等维度实现『越级』,这种『技术普惠』的理念,正是中国品牌打破外资垄断的关键。
新央企的身份,为长安汽车的全球化提供了独特优势。作为国家战略的践行者,长安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市场获得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同时,『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定位要求其必须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避免『卡脖子』风险。第四代逸动搭载的500Bar蓝鲸发动机、DeepSeek AI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100%实现自主研发,这种『硬核创新』能力,正是中国汽车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底气。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第四代逸动的迭代史,是中国汽车品牌成长的缩影。13年前,第一代逸动上市时,面对的是合资品牌垄断90%以上市场份额的局面;13年后,第四代逸动已具备与全球经典车型同台竞技的实力。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在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供应链整合等方面的全面进步——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累计申请专利2.5万项,构建起5000人的全球研发团队,这些体系能力的提升,远比单一车型的成功更具意义。
新起点上的中国力量当第四代逸动首车下线的礼花绽放,重庆生产基地的智能机械臂仍在高速运转,准备迎接下一个生产节拍。从中国长安集团成立到第四代逸动下线,短短三天时间,浓缩的是中国汽车工业数十年的奋斗历程,开启的是面向全球市场的新征程。
190万用户的信赖,是过去的勋章;全球市场的考验,是未来的战场。第四代逸动的使命,不仅是延续逸动系列的辉煌,更要成为新长安『打造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的先锋。在这款车型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品牌对品质的坚守、对创新的执着、对用户的敬畏。
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第四代逸动的下线是一个里程碑——它证明,即使在传统燃油车赛道,中国品牌也能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超越;它更预示,在新央企的赋能下,中国汽车有能力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更高位置。从重庆到全球,从190万到千万级,第四代逸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