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彭博:台积电漫长的一周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伟 芯榜 时间:2025-08-10 10:05:12

在人工智能的淘金热中,它依然是那个 “卖铲子” 的人

《彭博》报道,从被窃取商业机密,到对半导体发出的关税威胁,对台积电(2330)来说,是个漫长的一周。

一、台积电一周遭遇的双重挑战

《彭博》报道,对台积电(2330)而言,刚刚过去的一周格外漫长,公司接连遭遇商业机密被窃和关税威胁两大挑战。

近日,台积电被爆出员工窃取机密并流向日本东京威力科创。这一事件凸显出台积电的重要地位,其先进技术成为各方觊觎的目标,导致人人都想从中分一杯羹。目前,泄密的范围、肇事者和动机尚未揭露,但台积电表示,得益于公司建立的全面及完备监控机制,得以尽早发现问题。台积电已对涉事违规人员进行严厉惩处,并采取了相关法律行动。此事正根据台湾的国家安全法进行调查,且有可能演变为更广泛的地缘政治争端。

在窃取技术消息出现不到 1 天时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又宣布拟对半导体课征 100% 关税。不过,由于台积电已有承诺在美国投资,因此极大概率可以避免最新的关税。但特朗普在受访时透露,台积电将在亚利桑那州投资 3000 亿美元(约新台币 8.9 兆元)打造全球最大工厂,这一说法引发不少热议,因为此前台积电仅承诺投资 1650 亿美元(约新台币 4.9 兆元)。

二、关税威胁背后的多方考量与台积电的应对

《彭博》分析,特朗普可能已意识到,对台积电征收新的高额关税,将对美国科技野心造成打击。辉达、苹果等美国本土巨头是美国维持领先地位的重要核心,而这些企业同时也是台积电的大客户。更重要的是,新关税恐对特朗普今年稍早宣布的 “星际之门” 人工智能(AI)基础设施计划造成不利影响,该计划依赖数十万块先进晶片。

台积电在美国斥资数十亿美元的扩张计划,在台湾也引发讨论。一些人希望台积电将核心技术留在台湾,以防范北京方面的潜在攻击。但报道指出,在对抗中国方面,台积电和硅谷是站在同一边的。

不过,报道也强调,关税或许并非该公司最大的困扰,潜在的企业间谍活动才是当前重点。

三、台积电的霸主地位难以撼动

《彭博》指出,要取得较先进晶片制程生产的关键技术,可能需要耗费数百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同时即使拥有研发知识,仍需在制造工厂和工装设备上进行大量投资,还要获得规模化竞争所需的训练有素的工程师,资源非常有限。台湾和台积电花了数十年时间打造这一基础,各国和各公司虽已投入数十亿美元试图打破台积电在先进晶片制造领域的垄断地位,但台积电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不可能一夜之间被复制,目前也尚无明确捷径可以超越台积电的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台积电第 2 季 3 纳米制程的营收占比为 24%,且新一代制程的需求已经很高,预计今年稍晚投入生产。这样的技术优势不仅对台积电的业务至关重要,还通过所谓的 “半导体外交” 赋予了台湾政府影响力。

对于此次潜在的泄密事件,《彭博》呼吁台湾政府依法进行调查并做出全面回应,以震慑未来任何类似企图。报道总结,从历史来看,技术机密和垄断很难长期维持,但目前台积电在全球 AI 淘金热中大展身手,即便面临关税威胁和间谍活动,也无法玷污它的半导体霸主地位。

需要明确的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企图和言论都是错误的,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四、泄密核心人员背景与行为轨迹

此次台积电 2 纳米技术泄密案的核心涉案人员为 3 名工程师,均具备深厚的技术背景与行业资历。陈姓前工程师曾在台积电 F12B YED 部门任职 8 年,深耕 5 纳米、3 纳米制程的缺陷改善与良率分析,2022 年底离职后加入日商东京威力科创(TEL),担任与台积电蝕刻设备相关的营销职务,成为技术泄密的关键枢纽。

仍在职的吴姓与戈姓工程师为陈姓前工程师的 “学弟”,均任职于台积电 F20 YED 部门,深度参与 2 纳米制程开发的核心环节。其中吴姓工程师 2016 年入职,拥有 9 年蝕刻製程与良率优化经验;戈姓工程师则以清大化学系学士、交大材料所硕士的学历背景,在台积电快速晋升为首席工程师,曾公开表示将缺陷改善率提升至 99.9%、良率提升 10%,技术能力备受认可。

三人利用疫情居家办公契机,通过公司配发笔记本电脑登录内网,在浏览机密文件时用个人手机拍摄屏幕画面,试图规避电子数据监控。但其异常行为模式 —— 登录时间高度一致、翻页速度过快且规律,完全不符合人类正常阅读节奏,最终被台积电资安系统捕捉,成为泄密案曝光的关键线索。

五、TEL 高层紧急来台 “负荆请罪”

作为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东京威力科创(TEL)与台积电保持着长期深度合作,台积电更是其最重要的客户之一。在泄密案曝光后,TEL 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解雇了涉案的陈姓工程师,切断与违规行为的直接关联。

据披露,TEL 高层早在 7 月初便紧急飞赴台湾,专程拜会台积电执行副总经理、共同首席运营官秦永沛,以 “负荆请罪” 的姿态试图挽回双方关系。但这一举措未能改变事件走向,台积电已就泄密案向高检署提告,3 名涉案工程师已被羈押禁見,最高法院亦驳回其抗告,案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TEL 官方发布声明称,目前未发现商业机密外流至第三方,并强调将全力配合台湾司法调查。但业内普遍认为,尽管该公司可能未直接参与泄密策划,但其员工利用前任职脉获取商业机密的行为,已对双方长期信任关系造成冲击,后续合作恐面临重新评估。

六、外界态度与事件影响

法律界对涉案人员的前景持悲观态度。林智群律师明确指出,3 名工程师不仅将面临巨额赔偿,其公开的姓名已被台湾科技产业核心园区(竹科、南科)的人力资源部门列入黑名单,未来在行业内立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吴姓工程师在社交媒体高调炫耀财富,以不深资历购入近亿元豪宅的行为,更引发公众对泄密动机与利益输送的诸多猜测。

产业层面,国发会主委刘鏡清公开表态,强调台积电 1.4 纳米及 2 纳米高阶制程仍将留在台湾,研发人才与核心技术未受根本影响,目前台湾在建工厂数量远超海外,技术安全可控。但此次事件也暴露了远程办公状态下的资安漏洞,促使科技企业进一步强化内部监控机制。

专家分析认为,TEL 作为台积电关键设备供应商,并无主动破坏合作的动机,但此次泄密案无疑将加剧双方合作的不信任感。由于 2 纳米制程涉及半导体产业最尖端技术,攸关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日台两地政府均已对案件调查进展保持高度关注,事件后续发展或将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区域合作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标签: 台积 台湾 工程师 台积电 技术 半导体 美国 机密 彭博 核心 中国 事件 公司 漫长 制程 全球 动机 背景 科技 关税 政府 时间 地位 东京 巨头 态度 科创 吴姓 办公 双方 案件 威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