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今年以来中国资产持续爆发,沪指已从今年最低的3048点左右一路披荆斩棘,突破3700点大关,并向3800点进军。而深指、创指、科创50等均创阶段性新高,恒指更是一度逼近26000点大关,今年涨幅高达25%。
今年以来,A股从年初的deepseek引发的中国科技资产重估已经蔓延至几乎全行业的板块轮动,创新药、AI、稀土、稳定币、银行保险、新型消费等全面爆发。不过,林园偏爱的白酒和中药走势明显落后,其中白酒指数今年负收益,而中药精选指数今年涨幅大约11%,A股的创新药指数则暴涨57%。
就在刚刚,林园发声,谈A股谈港股,谈创新药、谈中药、谈白酒,不同于大家的普遍认知,林园则对中药和白酒大为看好,并提醒大家不要炒题材、炒概念。
1) 创新药不一定能创新出来,百分之九十几都失败了。创新一定是人的力量,它不像老龄化是人的力量之外的自然规律。
2)中药前景广阔,坐等发财。中药产业的前景会非常大。他提到,慢性病用药的消费量将伴随人群结构的变化而大幅增加。他说,他们测算过,未来20年中成药以及一些独特产品和公司的用药需求、消费额和受益人群,至少会增长10倍。林园笑言:“所以这个方向,我就等着发财了。”
3)林园指出,无论是创新药还是中药、西药,目前都是比较好的布局时机。原因在于,老龄化将直接带来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巨大的需求。
4)我们看投资要有前瞻性,我们讲的话都是至少提前15年的。消费人群就在那摆着,趋势是不容置疑的。当市场真正认识到的时候,相关公司的市值可能已经排到全球前列。
5)林园认可科创板新兴生产力不可阻挡的发展前景。但即便如此,也不会参与投资。林园解释,原因在于“没有把握”。在他看来,哪家公司能够成为未来的龙头极难预测。
他的投资方法论是“买了不卖,长期持有”。然而,科创板的企业往往变化极快,今天的龙头很可能明天就被取代。如果他按照自己的方式不卖出,一旦被取代,就可能意味着“归零”。这与他长期持有的投资哲学相冲突。
6) 林园表示,目前白酒板块依然属于“相对低估”的板块。他解释称:中国的酒文化延续了几千年,不可能在一两天之间消失。酒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这是一个很深层的文化现象。
他总结道,投资未来确实面临人口减少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酒行业会消亡。人口变化是无法控制的,而投资只能在确定性的趋势中去寻找机会,比如老龄化带来的长期消费需求。
7)他本人不会去参与短期炒作,因为“看不懂”。市场往往会被短期的炒作情绪所引导,绩优股和市场主流板块在短时间内也可能出现“一地鸡毛”。但投资和炒作的本质区别在于:真正的好公司会持续赚钱,能够给股东带来回报,哪怕经历调整,最终依然会创新高。这就是价值投资和短期炒作的根本差异。
8)过去一年港股的表现甚至强于A股,正朝着牛市方向发展。他判断,港股实际上已经进入牛市。至于短期出现的回调,他并不认为值得过度解读。
9)他认为投资者应该明确投资企业核心仍然是“看价值”,大市值的头部公司风险更小,相比之下,规模较小的公司风险反而更大。
林园提醒投资者,要警惕市场上各种“炒题材、炒概念”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仅在A股存在,在全球市场也都是普遍现象。热点会不断涌现,但投资者需要保持清醒。
他提醒投资者,不要轻易参与自己看不懂的投资,更不要被短期热点所迷惑。
过去的市场不乏林园的传说,1989年就在深圳街头,把自己身上仅有的8000块钱拿去进军了当时初入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到一年就赚了12万,此后个人财富更是一路攀升,在18年的时间里达到20亿元。
2018年,他的个人资产已经突破500亿元,坊间传闻,林园资产规模一度超过千亿,虽然不知道真假,但笔者更认可其管理资产的规模有可能突破了千亿。他最大的名言就是投资嘴巴,一边买酒买吃的,一边买药买养老。
不过,2021年以来,林园的投资逻辑开始出现问题,曾踩雷塞力斯、金龙鱼、片仔癀,因为这些股票在过去很长时间都在大跌,且有些股票还跌破了他的定增价格,尤其金龙鱼自21年高点依然跌超70%。
而根据私募排排网整理的上半年和近三年业绩榜单,林园无疑都是垫底的存在,大牛市之下上半年收益为负;截至上半年,近三年亏损应该在20%左右。
金石杂谈随便找了一只林园投资系列产品,今年收益已经转正,不过收益收益,但近1年收益来到了15%,近三年依旧亏损8%
以下是该产品的超额收益情况,22年亏损15%,但跑赢沪深300超8个基点,23年还是亏损同样跑赢沪深300;不过这两年A股走牛,林园明显跑输了。
本文观点内容部分综合自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