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汽通用五菱第800万辆MPV,星光730缓缓驶下生产线时,聚光灯下的庆典掩盖不住一个残酷现实,曾经的神车帝国,正在被自己亲手建造的围墙困住。
尽管五菱把这个时刻赋予星光730,并高调宣称星光730将在成都车展亮相,但诚实的数据却撕开了华丽外衣。五菱从2022年160万辆、2023年140.3万辆、再到2024年154万辆,连续两年销量都没有实现对2022年的突破。更触目惊心的是神车五菱宏光的陨落,其从曾经2014年月销达到8万辆的巅峰,到2025年7月6062辆销量的窘境。当“全球车”的口号响彻厂房时,本土市场的节节败退形成了荒诞的撕裂。
啃老本的代价
五菱的危机,或源于产品创新的全面溃败。宏光MINI EV这座救命稻草似乎不再见当年荣光,2023年销量同比暴跌41%之后,暴露了五菱对微型车市场的病态依赖。当友商以三电技术和400km续航横扫市场,但价格却不比MINI EV高多少时,五菱的核心技术短板及依赖低端市场的弱点被彻底暴露。
再者,五菱在高端化转型方面的进展似乎未达预期。星光PHEV车型目前月销量尚未突破千台,未能充分承接MINI EV用户升级换购的需求;而宝骏悦也虽然定位独特,但因“轻越野”概念与实际性能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加之此前刹车系统出现的技术瑕疵,其市场表现也略显平淡。
此外,品牌在品质信任方面仍面临挑战。在多家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可见一些关于MINI EV减震异响、底盘故障等方面的用户反馈,悦也的召回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品牌口碑积累仍需加强。
失控的营销迷途
不单只是产品层面的问题,五菱的营销体系正在经历结构性崩坏。首当其冲的便是牵头人始终不稳定,2024年五菱品牌与传播总经理周钘突然离职,2025年宋伟卸任五菱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战略连续性被拦腰斩断。
此外渠道上五菱的表现也难称强势,三四线城市服务半径过大,促销沦为价格战,宏光MINI EV在第三方平台来看,经销商报价已低至2.58万元起,但月销也一直没有突破3万辆大关,很难不认为消费者已经对其产品力产生不满。另外,由于五菱品牌长期沉浸在下沉市场,难免会被消费者钉上“工具车”的标签,这也导致了星光S等中高端车型因溢价缺失惨遭滞销。
而在这样的层层重压下,新下线的星光730带着2910mm轴距和三动力选择登场,口号上喊着“人民的MPV”,在外人看来似乎成了五菱的救命稻草。但这样的奋力一击,却被质疑声包围,前脸被指“雷克萨斯附体”,原创性荡然无存。此外,在10-15万价格区间,是选择五菱星光730,还是日产12-15万的N7,毕竟N7不但有日产的品质背书,就算是参数也比星光730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在品牌价值上,日产这些年来在在用户心中所积累起来的“大沙发”“燃油经济性”“耐用性”标签,都一五一十得传承到了N7上,看回五菱,品牌有向上的心不假,但是论消费者的记忆点,单靠“性价比”标签,对于品牌发展有多少帮助,依然要打个问号。
汽车网评:如今,五菱站在悬崖边缘,想要在这残酷的市场活下去,就必须撕碎“人民需要什么”的情怀遮羞布,直面每年不足3%的研发投入占比;选择一位稳定的掌舵人,持之以恒地鉴定方案策略;做出刮骨疗毒的选择,是继续在低端市场苟延残喘,还是断腕投入三电、智能驾驶长赛道。
当星光730驶向成都车展时,五菱的800万辆里程碑更像是其对曾经的自己表态,它纪念的不仅是昔日荣光,更是一个拒绝进化的品牌终将被埋葬的残酷预言。历史从来不会为啃老本者颁发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