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解码寒武纪:AI芯片霸主还是泡沫之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投行圈子 时间:2025-08-27 18:18:03
这不仅让它超越了中芯国际,荣登半导体行业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宝座,还成为了A股市场第二只千元股。

投行圈子

A股第二只千元股、半导体市值第一、年内涨幅88%,这些光环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事实?寒武纪的狂欢与隐忧,值得每个投资者仔细审视。

最近,寒武纪在资本市场可谓风头无两。2025年8月26日,其股价一路走高至1329元,单日涨幅达20%,总市值达到5560亿元。

这不仅让它超越了中芯国际,荣登半导体行业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宝座,还成为了A股市场第二只千元股。

而就在不久前,寒武纪交出了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同比暴增4347.82%的成绩单。

这份的财报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是喜是忧?

起底发展历程

寒武纪成立于2016年,由陈天石创立,其前身为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陈天石在中科大少年班完成学业并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后,加入了他哥哥所在的公司,开始涉足芯片领域,专注于AI芯片的研发。2015年,他领导的仅有20人的团队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这为寒武纪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16年3月15日,寒武纪的创始团队成员与中科院计算所的投资管理平台中科算源共同创立了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将智能芯片课题组的科技成果正式转化为商业项目。同年,元禾原点领投了寒武纪的天使轮融资,为其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动资金。随后,在2017-2018年期间,寒武纪又陆续完成了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联想创投、越秀产业基金、招商局中国基金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每一轮融资都见证了寒武纪的快速发展,从最初仅有一项IP业务,到拥有终端智能处理器IP、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以及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等三大业务线。

2017年9月,华为在德国IFA展上发布了世界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其中搭载了寒武纪1A处理器,并首次商用于华为Mate10手机。这一合作使寒武纪崭露头角,标志着AI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后,寒武纪不断推出新产品,如2018年5月发布的中国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MLU100及其板卡,为视觉、语音等复杂场景的云端智能处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0年7月20日,寒武纪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发上市,股票代码为688256,发行价64.39元/股,开盘大涨288%,股价直达250元/股,市值迅速冲破1000亿元。从成立到上市,寒武纪仅用了短短4年时间,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奇迹。上市后,寒武纪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23年4月成功完成定增,募资16.72亿元。2024年12月31日,寒武纪以387%涨幅夺得2024年股王称号,总市值近2800亿。

商业模式解析

寒武纪专注于人工智能芯片产品的研发与技术创新,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处理器芯片。其商业模式主要围绕芯片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展开,同时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

从产业模式来看,寒武纪采用的是Fabless模式,即无晶圆厂模式。公司专注于智能芯片的设计和销售,而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其余环节委托给晶圆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及其他加工厂商代工完成。这种模式使得寒武纪能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到研发环节,快速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公司的主要产品线包括云端产品线、边缘产品线、IP授权及软件以及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云端产品线主要提供云服务器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及加速卡、训练整机等产品,满足云端大规模数据处理和模型训练的需求;边缘产品线则专注于边缘计算设备中的智能芯片及加速卡,适用于对实时性和低功耗有较高要求的场景,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IP授权及软件业务包括将公司研发的智能处理器IP授权给客户使用,以及提供统一的平台级基础系统软件,打破不同场景之间的软件开发壁垒;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是将公司自研的加速卡或训练整机产品与合作伙伴提供的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与存储设备结合,并配备公司的集群管理软件组成的数据中心集群,为客户提供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

在收入来源方面,寒武纪主要通过向客户提供芯片及加速卡产品、训练整机、智能计算集群系统、IP授权及软件获取业务收入。其客户群体广泛,涵盖了互联网、金融、交通、能源、电力和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的企业。

投资者追捧的原因

(一)技术实力领先

寒武纪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包括智能处理器指令集、智能处理器微架构、智能芯片编程语言、智能芯片数学库等。这些技术具有壁垒高、研发难、应用广等特点,为公司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强大的竞争力。例如,寒武纪开发的专有的指令集,能够有效提高AI算法的执行效率,使得芯片在处理复杂的人工智能任务时表现出色。

(二)产品体系丰富

公司已推出的产品覆盖了云端、边缘端的智能芯片及其加速卡、训练整机、处理器IP及软件,可满足云、边、端不同规模的人工智能计算需求。丰富的产品体系使得寒武纪能够在不同的市场细分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从而吸引了众多客户的青睐。

(三)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对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AI芯片作为算力的核心支撑,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寒武纪作为国内AI芯片领域的领先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四)资本市场的青睐

寒武纪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十分亮眼,自上市以来股价涨幅惊人。2024年更是夺得股王称号,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其出色的市场表现使得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纷纷涌入市场购买其股票,进一步推动了股价的上涨。

公司的隐忧

(一)业绩波动较大

从寒武纪的财务数据来看,其业绩波动较大。在公司发展初期,由于研发投入巨大,且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虽然近年来随着产品的逐渐推广和市场份额的扩大,公司营业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净利润仍不稳定。例如,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938.6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844.01万元。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52亿元。这种业绩的大幅波动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在2025年第一季度3.55亿元的净利润里,政府补助占了约7600万元,信用减值损失转回贡献了1.2亿元收益,真正由核心业务产生的经营利润仅为约2.76亿元。

此外,公司客户集中度极高,前五大客户贡献94.63%收入,一旦主要客户流失,营收将大幅下滑。2025年一季度末存货达27.55亿元,库存积压严重。

(二)客户集中度较高

在公司发展早期,华为曾是寒武纪的主要客户,在2017年和2018年,寒武纪来自华为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98%和97%。虽然近年来公司不断拓展客户群体,但客户集中度仍然相对较高。若某一主要客户的采购量出现大幅下降,将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市场竞争激烈

AI芯片领域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不仅有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的强势竞争,国内也涌现出众多新兴企业。这些竞争对手在技术实力、产品性能、市场份额等方面各有优势,给寒武纪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例如,英伟达在GPU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产品在性能和生态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寒武纪要想在市场中进一步扩大份额,面临着诸多挑战。

(四)技术更新换代快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芯片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寒武纪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以保持技术的领先性。若公司在技术研发上稍有滞后,未能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其产品可能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未来的机遇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寒武纪如果能够把握行业机遇期,未来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一)行业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领域的深入应用,如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能制造等,对AI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寒武纪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有望凭借其技术和产品优势,抓住这一市场机遇,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

(二)技术创新驱动

公司一直以来注重技术创新,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例如,在智能芯片的能效比、计算性能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低功耗芯片的需求。同时,寒武纪还将加强在人工智能算法、软件生态等方面的研发,构建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三)市场拓展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寒武纪的产品已在多个行业得到应用,但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市场开拓力度,拓展国内外市场,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展开竞争。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喜忧参半的预期

回到开头的问题:寒武纪是AI芯片霸主还是泡沫之王?

答案可能介于两者之间。毫无疑问,寒武纪站在AI算力爆发的风口,也具备了相当的技术实力。

但高达4463倍的市盈率3和客户集中度过高的风险,也让这场狂欢充满不确定性。

投资者需要同时看到两个寒武纪:一个是国产AI芯片的领军者,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惊人增长;另一个是尚未完全证明自己的挑战者,面临生态构建和盈利可持续性的巨大考验。

未来的寒武纪,要么成为中国版的英伟达,要么只能成为AI浪潮中的一一抹炮灰。

唯一确定的是,这场博弈远未结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