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新能源改款周期大幅缩短,半年一改款 消费者还敢轻易下手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车市红点 时间:2024-08-17 09:44:29

新能源汽车,似乎正在成为“快消品”。近期,由2025款极氪001和极氪007引发的新车更新周期问题,正在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由于在2025款极氪001上市之前,极氪曾在今年2月27日推出了全新一代极氪001,这意味着不到半年,极氪001就进行了两次迭代升级。

并且,相比于今年2月份推出的全新一代极氪001,虽然25款极氪001售价保持不变,但配置进行了升级,智驾系统升级了双Orin-X芯片(新增的入门版仍然采用了Mobileye芯片),电池方面换装了第二代金砖电池,座舱也引入了Kr AI大模型。

本质上,这仍然相当于一种“变相降价”。而这,也引起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改款更新频率的思考。要知道,不止极氪,半年或者一年左右改款更新,并且硬件以及核心技术升级的同时,对价格进行下调的现象,基本已经成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常态。

极氪的更新操作,仅仅只是中国新能源车市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包括比亚迪、问界、理想在内的多家热门新能源车企,此前都曾因为核心技术的升级,较快的产品更新周期,或者降价增配的操作引发过争议。今年以来,在价格战的推动下,多家车企“加量又降价”推新款的操作,更是屡见不鲜。

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越来越多汽车品牌频繁推出新款或者改款的背后,事实上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有目共睹。近两年来,从卷价格到卷技术、再到卷成本、卷流量、卷老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几乎进入了一个“万物皆可卷”的时代。

今年7月份,国内新能源市场渗透率首次超过50%,提前11年完成了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目标。而这一成果,事实上正是新能源市场通过不断提升产品体验、升级核心技术“卷”出来的成绩。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这一成绩无疑是历史性的。然而这一成绩背后,仍有隐忧。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头部格局虽然已经基本稳定,但从销量规模来看,内部分层现象严重,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比亚迪的销量可谓是断层式的领先。

而在高端新势力阵营,以理想和问界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也与大部分国产新势力的销量规模拉开了差距。在这一格局之下,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内卷不可避免。

而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以及新能源车企规模化的不断提升,供应链端的芯片、激光雷达、动力电池原材料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下滑,新能源车企通过技术升级,科技平权,降价增配的形式提高自我竞争力的行为,或还将越来越常见。

“降价增配”,诸如800V快充平台、高阶智能驾驶等行业领先技术不断向主流市场“下沉”的现象,也或将成为接下来国内新能源车改款或推新款的主要方向。值得提醒的是,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市场围绕智能化的比拼越发激烈,而智能驾驶方案的迭代速度本就很快。

并且,当前国内大部分新能源车企还处于新技术的“爆发期”,根据大部分车企预告,包括固态电池在内的核心技术,也将在2025年、2026年左右投放和量产。这意味着,接下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将迎来新的“技术变革”。

从现阶段来看,为了稳住市场消费信心,即便车企改款节奏放缓,但在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推动下,用户的用车体验也难以“常用常新”,跟上市场技术迭代的节奏。

所以近几年内,为了应对市场挑战,车企频繁调整产品线,缩短更新改款周期,或还会越发激进。事实上,这样的频率和速度,不仅已经超过了电子产品,而且也为未来的增长注入了新的“不确定性”。而这样的“不确定性”,显然不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长期主义。

对比燃油车时代3-5年的常规改款周期,新能源汽车市场频繁的更新改款,叠加价格战的“不确定性”,显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加深了消费者持币观望的情绪。

可以猜测的是,在频繁的更新改款推动下,随着消费群体购车观望情绪的加深,新能源市场增长节奏,或也将随之放缓。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