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刚经历“强迫员工买基金”风波,申万菱信基金近日交出了2025年中期业绩,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15亿元、0.37亿元,同比降幅均超过10%。业绩下滑的背后,申万菱信今年上半年基金规模也缩水至828.33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2.27%。
今年以来申万菱信加大权益基金布局,新发行的产品全为权益类基金,但是权益基金表现却不尽人意,混合型基金规模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股票型基金规模缩水10.21%。尤其是刚从招商基金挖来的明星基金经理贾成东管理的两只偏股基金业绩不佳,被基民吐槽。
1
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根据申万菱信控股股东申万宏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166.SZ)发布的中期报告,2025年上半年末,申万菱信总资产17.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3%。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15亿元、0.3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12%、11.38%。在此之前,2024年全年营收及净利润也经历了10%左右的降幅。
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由此开启,主动权益基金、被动指数基金费率下降,行业价值重构。
2023年8月19日,申万菱信公告称,公司决定自2023年8月21日起,调低旗下部分基金的管理费率及托管费率并对基金合同有关条款进行修订。具体来看,申万菱信基金降低了旗下28只基金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包括混合型、股票型、指数型基金。其中,管理费率由1.5%下调至1.2%,托管费率由0.25%下调至0.2%。
在公募市场,有的产品管理费率甚至降至0.8%-1%,部分产品还设置了浮动管理费率,费率与业绩挂钩。管理费是基金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管理费率的下调将直接导致公司营收和利润减少,尤其是对那些依赖权益类产品的公司冲击更为明显。申万菱信的管理费从2022年的4.87亿元降至2024年的3.83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从申万菱信管理的基金规模变化来看,2024年三季度末达到成立以来的峰值886.26亿元,主要得益于债券基金的规模扩张,不过此后规模有所回落。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募管理规模约828亿元,非货公募管理规模约706亿元,均较2024年末减少20亿元左右。其中,货币型、债券型基金规模分别为123.33亿元、488.71亿元,合计占比74%;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分别为122.82亿元、92.08亿元,合计占比26%。
上半年,货币基金、混合基金规模分别增长0.38%、26%,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规模分别下降10.21%、4.83%。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来看,过去几年除了混合基金规模受市场环境影响有所缩水,其他类型基金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
目前申万菱信基金还有多只产品面临清盘。截至二季度末,在全部80只基金产品中有15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元,已经低于预警线,另外还有6只在5000-8000万元之间。今年以来,已经有6只产品清盘,均因基金规模低于最低要求。
2
单只产品半年规模缩水8成,
再成立一只联接基金救场?
上半年申万菱信股票型基金规模共缩水13.97亿元,其中两只中证A500基金规模就下降了9.4亿元。
2024年9月中证A500指数发布以来,很快受到基金管理公司及投资者的青睐,多家基金公司加入发行大军,年末跟踪中证A500指数的相关基金规模已突破3400亿元。申万菱信也没有缺席这场“盛宴”。
申万菱信先是于2024年12月20日发行了申万菱信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随后又于2025年1月22日发行了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基金。然而,成立后没多久,两只基金规模均大幅缩水。
申万菱信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成立之时募集资金6.72亿元,到了2025年一季度末规模就急速下降,只剩1.45亿元,一个季度规模缩水近8成;二季度规模继续下降,A、C份额规模分别为0.38亿元、0.65亿元,合计1.03亿元,成立半年规模缩水84.71%。
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基金成立之时募集资金4.75亿元,此后持续缩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规模分别为1.91亿元、1.04亿元,不到半年时间规模共缩水78.1%。今年上半年中证A500指数相关基金规模整体缩水,但申万菱信这两只基金规模降幅远高于市场整体水平。
海南纵帆私募基金经理王兆江表示,首先,许多投资者将资金从宽指基金转向更热门、短期赚钱效应更明显的赛道,比如科技成长板块;其次,中证A500指数赛道拥挤,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品打开申购赎回后一些“帮忙资金”撤离导致基金份额短期内大幅下降;第三,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之下,新的热点主题ETF让公司营销资源倾斜,也会对中证A500产品资金面造成冲击。
图源:罐头图库
在两只中证A500基金规模大幅缩水的情况下,8月18日,申万菱信又成立了一只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募集规模6.17亿元。根据设计,ETF联接基金绝大部分资产都会投资于其对应的目标ETF,因此,这只联接基金的成立,意味着将有数亿元资金投入中证A500ETF。
王兆江称,一旦基金清盘,会对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线布局以及持有人的体验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发行联接基金引入资金,最直接、最迫切的目的就是“救急”,避免清盘。相比持续投入高额费用(每年可能高达数亿元)给做市商以维持ETF的流动性,发行一只联接基金所付出的成本可能相对较低,且能更直接地做大规模。尽管短期是为了“救援”,但中长期看,基金公司或许仍看好中证A500指数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
3
17年老将陷入“强迫员工买基”风波,
管理2只基金业绩低于同类平均
今年以来申万菱信新发了6只基金,均为权益类基金,包括股票型、指数型、混合型基金,可见在A股持续回暖之下,申万菱信正积极布局权益市场,力图抓住市场机遇提升规模与影响力。
去年末申万菱信还挖来了知名基金经理贾成东,以强化权益投资领域,然而前不久陷入“强迫员工买基金”风波。
贾成东是一名17年公募老将,2008年2月加入国泰基金,历任量化、宏观、策略、煤炭及银行研究员,研究部总监助理,2013年11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2015年4月卸任全部基金,由于恰逢牛市,在任期间管理的偏股类基金整体净值涨幅较大。
此后加入招商基金,曾任投资管理四部总监、基金经理,在任期间管理的基金业绩整体良好,其中招商优质成长混合(LOF)、招商行业精选股票基金管理7年左右,任职回报分别为140.33%、192.09%。2020年末贾成东管理规模一度达到179.84亿元。
贾成东在招商基金后两三年时间管理的3只股票基金出现不同程度亏损,亏损幅度在10%上下,但主要与A股市场整体疲软有关,产品同类排名并不算差。总体来看,贾成东此前在国泰基金和招商基金任职期间管理业绩较为出色,年化回报10.03%,远高于沪深300指数年化4.8%的回报。
贾成东于2024年12月加入申万菱信,任副总经理。
图源:罐头图库
据“凤凰网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今年8月11日,有自称为申万宏源证券的基层员工称,公司挖来贾成东之后,首发申万菱信行业精选混合基金,集团领导出面强压政治任务,强调高股息高分红,产品会在封闭期内缓慢建仓不超过6成。结果6月3号成立,不到3天就高位建仓追了新消费,回撤后又追高银行股,银行股回调后大幅亏损。
该事件发酵之后,申万宏源很快出面回应,“强迫员工买基金”传言不实;申万菱信也回应,“当前产品短期业绩虽未达预期,仍希望投资者将目光更多投向长期表现。”
从贾成东在管的两只基金业绩来看,均低于同类产品表现。
3月3日,贾成东作为共同管理人,接管了当时规模最大的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规模超10亿元,如今管理时间近6个月,A、C份额任职回报分别为2.51%、2.74%,在4542只同类产品中,排在4400名开外,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宠物食品、银行、黄金等。
贾成东管理的另一只基金申万菱信行业精选混合成立于6月3日,募集资金12.19亿元,然而自成立以来产品净值震荡下跌,到8月8日净值只剩0.9177,两个多月跌了8%左右,如今产品成立将满3个月,产品净值回升至0.9843,但依然低于初始净值,而近3个月同类产品平均回报为24%。目前该产品还未公布季报信息,暂时无法查询持仓情况。
天天基金网
从9000亿招商基金到800亿申万菱信,掌管着规模最大的两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总规模超过20亿元,贾成东何时能用业绩来证明自己?
从“强迫购基”风波到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褪色,从规模缩水到产品清盘危机,下半年,这家老牌公募机构能否以长期业绩重塑信任,完成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耕”的真正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