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18日消息(记者周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模式,正逐渐成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绿色潮流”在众多领域蓬勃兴起。
在安徽宿州一家商场的餐具用品柜台,从筷子、菜板到各种餐具,琳琅满目的竹制品一应俱全。
宿州市民张红娟:竹子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所以我现在就选择竹子制品。
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协同发展,还体现在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不断丰富。近期,一大批绿色工厂、低碳工厂、零碳园区加速建设。
在江西赣州市安远县某文体公司游泳馆内,水循环净化系统和加热恒温设备正在高速运转。游泳馆设备维护负责人李春华告诉记者,目前屋顶光伏项目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
李春华:这两大设备用电量都比较大,一天大概要用六千多度电。用楼顶上的光伏发电,完全能满足我们的用电需求,同时也比较节能环保。
安远县某新能源公司综合科副科长刘晓赛介绍,近期,公司结合县内工业园区、游泳馆等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
刘晓赛:到今年7月份,我公司总装机规模达48MW,年发电量突破4700万度,可满足3万人左右用电需求,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万吨。
随着大家对绿色生活需求的持续攀升,绿色建筑也正在全国各地不断普及。在浙江湖州市长兴县,今年上半年以来,当地20多个绿色建筑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几个月前,市民吴女士搬进了新购买的绿色建筑小区。
吴女士:现在我房间里空调开的是25℃,感觉就非常凉快。之前的老房子开到22℃,室内都没有这么舒适。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也在加快形成。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实现历史性突破。
在国家层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系统部署了绿色消费。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张路鹏表示,意见引导企业推出更丰富的绿色低碳产品和绿色消费场景,与当前正在推进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形成合力,进一步释放全社会绿色消费潜力。
张路鹏:接下来,我们将促进消费转型,加大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推动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通过这些措施,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