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光谷发布2025年度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奖励公示,华中科技大学(下称“华科大”)以951.74万元的奖金总额占据高校院所榜首,这一数字是第二名的6倍。在“企业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榜单中,华科大衍生企业也包揽了前三。
专家认为,华科大与光谷的深度融合正在形成良性循环——高校输出核心技术,企业完成产业化落地,政府提供政策资金保障,三方协同构建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这种“名校+名城”的创新模式,有望为我国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光谷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创办。此次共有18所高校院所参与专项奖励申报,华科大凭借其在光电子、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突出表现独占鳌头。尤其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类别中,该校多个千万级技术转化项目上榜,涵盖新型显示技术、激光加工装备等硬核科技领域。与之形成呼应的是,“企业承接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榜单前五名中,华科大衍生企业占据三席,产学研协同创新效能凸显。
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分析指出,华科大近年来通过“学科-人才-产业”联动机制,在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国家战略领域布局超百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仅2024年,学校与企业共建的研发中心就突破30家,催生出全球首款1.6Tb/s硅光互连芯片等标志性成果。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在光谷近三年转化的127项“卡脖子”技术中,有73%的科研成果源自华科大。这种深度绑定关系也反映在政策倾斜上——光谷最新出台的“光谷科创十条”明确将高校成果转化率纳入园区考核体系,为校企合作搭建起从研发到市场的“直通车”。
今年7月初,东湖高新区(即光谷)管委会与华科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世界光谷”。
当前,华科大和东湖高新区正在合作推进光谷传感器产业创新联盟和光谷智能传感技术研究院,计划三年内推动30项重大成果在光谷转化。未来,华科大还将与东湖高新在高端芯片和足式机器人等领域开展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