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盛夏的吐鲁番,地表温度突破60℃,热浪如“火焰山”般炙烤大地。这里是智己“恒星增程系统”与新一代三电技术的“极热考场”。在这里,有一群来自智己质保团队的“高温战士”,在为新车“零缺陷”的品质拼搏。
这场“考试”由三大关卡组成:在干沟区域进行增程器“耐力大考”、在城区与高原的进行性能“压力测试”,同时还有昼夜不停的“问题清零”战。
干沟区域
增程器的“高功率长跑”
干沟区域以长距离爬坡、持续高负荷著称,对增程器是严峻挑战。测试车模拟“满员+满载+空调全开”的用户极端场景,验证增程器高功率输出稳定性。
工程师们守在炙热的环境中紧盯数据,实测反馈,在45℃+的环境中,增程器冷却液温度稳定在90-95℃;2小时发电后,SOC(电池电量)从4%提升至23%,CLTC续航从12km增至73km。技术负责人翟忠林感慨“这是为用户长途出行兜底”。
城区与高原
多维度性能试炼
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的G30高速,海拔从-154米攀升至2500米,一路上气温、气压等因素波动,成了整车动态性能的“天然试炼场”。
测试团队从动力响应、电子电气抗衰减到底盘调谐,进行全方位验证:海拔1500米以上爬坡时,电机控制器温度始终低于90℃,减速箱油温稳定在130℃临界值;车辆从高原返回盆地,暴晒2小时后开启空调MAX模式,15分钟内车内主驾驶位置温度从58℃降至25℃,前后排温差不足3℃。质保工程师陈凯胜提到,海拔波动更考验软件“灵活度”,在团队采集了500余组CAN总线数据,优化增程器与电机的协同逻辑之后,团队最终实现“全海拔动力不断档”。
“问题清零”加速度
路试的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的精密协作。白天,技师们在40℃高温下,围着引擎盖超80℃的测试车安装传感器、采集数据;夜晚,工程师们在临时帐篷里分析当日30GB+的测试数据,排查异响、网络延迟等问题。
7月下旬,团队发现I883车型“5G切4G后驻网失败”问题,网络测试组即刻拆解SIM卡锁定问题,并在当天就远程联系供应商,48小时内完成补丁合成。质保部负责人潘晟涛强调:“路试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当防线,当日问题一定要当日完成闭环”。
在吐鲁番的烈日下,“耐得住极热,守得住初心”,是每一个智己汽车质保团队成员心中共同的理念,唯有守护品质初心,才能让每一台智己汽车都带着这份执着和匠心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