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经济遇冷,用电量反而大增,为什么?

IP属地 中国·北京 快刀财经 时间:2025-09-16 00:46:23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


用电量首破万亿千瓦时,只是个开始。

作者: Peter Zhang

张湧说财经(ID:peterzhangfinance)

今年7月一个月,我国一共用掉了1万亿度电,创历史新高。

这也是全球有史以来单个国家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度。

1万亿度相当于日本2024全年的用电量。

但是和较冷的经济体感相比,用电量为何却逆势上升呢?

01

最直观的原因大家可能也能感觉到,那就是今年夏天格外热;

今年7月5日至8月5日,全国平均气温为23.7℃,较往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在北方的伙伴感觉应该比较明显:

北京的气候已经变成一个典型的南方城市,早晚温差很小;

整个夏天大部分时间湿热难耐,没法长时间在户外逗留。

这导致7月份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18.0%,相当于全国每户多开了一台空调。

还有就是降雨带北移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地理课本上说过,北京一线属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7月24日到29日这轮强降雨,北京密云上甸、房山霞云岭等地日降水量达到540.7毫米。

河北邢台部分乡镇的降雨量甚至突破了800毫米,相当于当地常年半年的降水量。

中国天气网的数据更显示,8月以来北方局地累计雨量较常年偏多2倍以上;

还有云南的大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向北迁移。

这都是北方气候变得更加湿热的证明。

02

可是,如此高的用电量,大部分人的体感却是,经济活跃度仍没有明显好转,二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背离”。

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经济的感知主要集中在民生消费上;

用电的大户更多集中在宏大叙事的事业上;

比如航天航空设备、大模型和云计算等硬科技,都是耗电大户,也都是老百姓感知较弱的领域。

比如,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快速增长;

今年1至7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8.2%;

其中风电设备制造用电量增长超过46%。

我们之前说过,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后,业绩率先改善的是高端制造。

而这波牛市股价涨幅比较大的,也是高端制造;

在装备制造业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以及汽车;

这四大行业增速领跑,分别增长了16.2%、11.9%、10.9%、10.9%。

这和用电的情况基本对上号了。

所以,表面上看是经济热度和居民体感之间产生了背离;

或者换个角度思考,经济或许真不像大家体感上的那么冷。

03

虽然用电量大涨,但是今年的电价却并没有跟着上涨。

比如广东,广东是比较依赖能源输入的省份,而广东上半年的入网电价创了历史的新低。

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发电能力也在同步增长;

甚至发电能力的增长要快于用电能力的增长。

而且,增长的不仅是风、光、核这类绿电;

火电站的建设也如火如荼;

2024年,中国新建燃煤电厂容量突破94.5吉瓦,比2023年全球煤电的增量高出近一倍;

达到2015年以来最高峰,占全球新增煤电项目的93%。

因为电力供应的不足而造成的拉闸限电越来越少了。

反而出现了电力富余用不完的情况。

04

大幅增加,甚至是超前规划发电能力,其实是在为迎接AI+电动车时代的到来,打提前量。

我国目前AI的发展,由于美国的干预,最先进的芯片不卖给我们,所以最短缺的是芯片。

但随着AI应用的发展,AI参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比例越来越高,迟早有一天,AI领域最缺的将不是芯片,而是电力。

AI到底有多耗电呢?

ChatGPT每次回答一个问题,都要处理大量信息。

据估计,ChatGPT每天要响应大约两亿个请求,因此消耗超过50万千瓦时的电力;

而1个美国家庭平均每天消耗29千瓦时,ChatGPT每天的耗电量相当于17241 个美国家庭的耗电量。

高盛表示,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预计将占到总用电量的8%。

国际能源署(IEA)2024年初发布的年度电力报告称,目前全球有800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约33%在美国,16%在欧洲,近10%在中国。

如果全球的数据中心持续运行,它们每年总共将消耗508太瓦时的电力。

这比意大利或澳大利亚的全年发电总量还要高。

马斯克在去年曾说过:“人工智能计算似乎每6个月增加10倍”。

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首先遇到的瓶颈,大概率不是芯片不足,而是电力不足。

所以,这种超前规划,是有其合理性存在的。

05

所以,AI的应用如果在未来形成互联网+级别的影响力,那么目前我们的发电能力看似超前规划,但到时候可能不一定够用。

而且,还有诸如稳定币之类的加密货币,以及电动汽车,都是耗电大户。

国际能源署在《2024年电力》报告中指出:2022年,数据中心、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是耗电大户;

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消耗了约460太瓦时的电力,几乎占全球总用电量的2%。

2022年,加密货币消耗了约110太瓦时的电力,相当于荷兰的总电力消耗量。

而且随着中国、美国、欧洲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这个比例还会不断提升。

目前大力增加我们的发电能力,其实是在给AI时代+电动车时代打提前量;

适当的超前规划,实际上是为未来经济和技术发展预留空间。

我们知道,能源有很多形态;

但目前来看,由于电力本身的特点,它已经成为一种超级能源;

下到电灯照明,上到人工智能的开发;

小到家用电器,大到电车、高铁……都离不开电力;

电力成为一种分布最广、历史最久、效率最高的能源形态。

在未来,哪个国家占据了能源的制高点,也就站在了时代的制高点上。

用电量首破万亿千瓦时,只是个开始。

在电气化改造加速、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AI竞赛白热化,以及向全球输出电力能力的拉动下,中国正迈向人类历史上首个“电力帝国”。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网、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