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餐饮商家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于,在通过快餐的商业模式,来做正餐,并且卖给消费者正餐的价格。
西贝这件事,印证了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就是老板本身,才是这家公司最大的公关灾难。
不管是巴奴月薪5000别吃巴奴,还是百果园说要教育消费者什么是好水果,再到今天西贝翻车,说到底都是一个故事。
本来罗永浩这边说已经告一段落了,结果西贝老总一个信息,恐怕又要重燃战火了。
0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至今为止我还没从没见过哪家企业的老板,不过分高估自家产品和低估消费者需求的。
这就导致这些老板几乎全部有被迫害妄想症,出了任何事情,打心底里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而且因为老板在企业里,身边都是说好听话的,甚至压根不知道现实情况如何,自己的企业为什么会被骂。
只能简单总结成两点:一个是有人黑我,并且对方必然有利益诉求。另一个是大众被蒙蔽了。
当一个人这么去想问题的时候,必然不会让他觉得错在自己,而把思维导向错在他人,甚至隐隐产生一种自己孤军奋战的悲壮感:
只要我跟对面吵一架,我把事情说清楚,想必大家都能了解我的委屈。
所以我们一再看到,企业一出事,老板就是不停地解释解释再解释,并且话里话外都透露出一种经营企业很苦,消费者不明白的口气,搞得大家还以为你是在做慈善。
就拿这次西贝举例。
一开始就是罗永浩吐槽西贝用的是预制菜,价格贵,不好吃。
事先声明一下,我不站罗永浩这个人,只谈论这事情本身。
不管老罗是个什么身份,说他是公众人物也好,他去西贝消费了,那当时的身份就是个消费者。消费者有权评价他消费的产品,这个没毛病。
结果西贝老总就应激了,上来就开战,等于是罗永浩一个平A,西贝把R都按冒烟了。
其实都不需要专业公关,哪怕咱们普通人都能想到,面对这种情况,你要么不回话,本身也不是大事,互联网嘛,过几天有个什么新热点出来,大家就忘了。
要么呢官方一点,检讨下自己错误,说自身有不足,以后一定改进,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见。姿态放低点,大家要的就是一个态度。
但是公关都还没商量出对策呢,老板直接上战场了,直接把西贝推上了风口浪尖,让西贝成了大家对预制菜不满的宣泄口。
在西贝老总的思维里,罗永浩的行为,显然就是故意黑自己的企业,而消费者跟着一起骂,就是不明真相了。
所以他才会觉得,事情的关键是证明西贝用的不是预制菜,只要把这件事情辩清楚了,消费者就会站到自己这边。
没错,大部分老板就是这么「天真」,而往往就是这种「天真」,让企业陷入万劫不复。
02
其实很多网友的评论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了,消费者们关心的根本不是预制菜的定义,也不是你用没用预制菜。是你用着预制的手段,但卖得还贵,还不好吃。
再强调一遍,是贵,还不好吃。
像萨利亚,都号称预制菜之王了,把预制菜都摆到明面上了,并且老板还公开讲过,他的秘籍不是把菜做到好吃而是做到稳定的不难吃。
为什么没人批评萨利亚?因为它用预制菜,卖的就是预制菜的价格。
连罗永浩自己都说,作为一个争议性人物,以前他吵架支持和反对他的可能各占一半,唯独这次和西贝对线,支持他的起码有90%。
充分说明大家对这种价格的不匹配非常不满。
我认为现在餐饮商家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在于,在通过快餐的商业模式,来做正餐,并且卖给消费者正餐的价格。
比如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现在的餐馆,菜品种类是越来越少了。
以前你去餐馆,服务员会给你拿一本菜单,现在很多餐厅,尤其商场里的餐厅,菜品少到一页纸就可以写完。
餐饮行业有个说法是:菜单越薄,利润越厚。这其实就是一个快餐思路,通过精简菜单,减少食材种类和库存。
同时压缩顾客点单的选择时间,包括干脆没有实体菜单,全程顾客扫码完成。
配合预制菜的使用,从上游来讲,极大降低了食材的采购和库存成本,下游来讲呢,节约了厨师的费用,提高了出餐速度,最终指向一个关键指标——翻台率。
对于效率至上的餐饮商家来说,完美的顾客进餐流程就是,进店后,自己扫码点好菜,后厨拿出预制菜加热,十分钟内上菜,顾客迅速吃完,结账,然后迎接下一位。
从快餐角度来说当然是没错的,但当大家想去吃一次正餐的时候,意味着不仅是要填饱肚子,还需要一些用餐体验。
消费者去为一餐饭付费,主要就是四个维度:食材、厨艺、环境和服务。
但现在,食材,不是新鲜的,厨艺,是靠加热的,环境,是在商场里,光靠表演一点服务,让消费者付出人均一两百的价格,自然就不合适了。
换句话说,同样是汉堡,麦当劳人均二三十的汉堡用预制产品我当然无所谓。但是一些专营汉堡店,人均九十的汉堡,肉饼要不给我现煎,那就是纯坑我了。
所以,西贝也好,其他商家也好,去科普什么是预制菜,掰扯预制菜的定义和概念,甚至西贝老总就要跟罗永浩死磕预制菜,根本就不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03
而我认为西贝老板最不理智的决定,还不是去跟罗永浩吵架,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就宣布开放后厨,让消费者、记者去参观和采访。
这简直就是在坑害员工。
大家都是打工的,都是混职场的,你领导跟你说知无不言,你真敢知无不言吗?
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员工们哪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你下放了说话的权力,但没有考虑到说话的压力啊。
要知道,做得再好的企业,也经不起大家拿着放大镜去检查。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西贝的员工发言,频频打脸老板最初的言论。以至于西贝老总从最开始笃定地说没有一道预制菜,到后面又改口,有一部分是预制菜。
西贝的员工,完全是被老板的上头,拖入到这个战场的。
即使已经严重影响西贝的生意,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西贝老总的回复都是让人不舒服的。
他后面骂罗永浩我们不谈,那是他俩私人恩怨,跟消费者没啥关系,咱们吃瓜就行。
但看看他前面怎么说的:我应对方式有错,改。
看似认错,但不是我的本质问题,是应对方式问题。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不过好歹算认错对吧。
后面两句: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
就请问,顾客怎么虐你了呢?顾客评价自己的用餐体验,提出自己的诉求,就成了虐你?
这个认错方式,相当于两个人吵架,吵到最后其中一方说,好好好,对对对,算我的错行了吧?
这个不叫认错啊,叫阴阳怪气啊。
说真的,这件事都已经严重到是西贝的生死存亡之际了,西贝老总还能这么发言挑战大众神经,在舆情降温和菜品降价中间,选择了自我降智,在品质过硬和口碑过硬之间,选择了保持嘴硬,我已经说不上来是佩服还是佩服了。
可以预见的是,这次西贝的危机,以及公众对预制菜的讨论,不会在短期内结束。西贝老总说,生意可以不做,也要把是非对错说清楚。但真心劝慰各位企业家,真的,少开口说话,就是对企业最大的福报。想想吧,雪糕刺客钟薛高,吊死在煤山上才几年哪?
关注IC实验室视频号
B站:IC实验室
微博:IC实验室
公众号:IC实验室
全网同名,欢迎来撩?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