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曾明言,“我们绝不涉足房地产行业,不论赚钱多少。”这句话主要表达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确实房地产是一个快速赚钱的行业;其次,企业家与资本家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作者认为,真正认真地做事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这与快速赚取利润的想法是相冲突的。
人们对房市的看法往往是善恶参半。在过去20年中,大量农民工迁入城市生活或工作,为满足住房和租赁需求,必须建设大量的商品房。然而,随着城市土地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并容纳更多人口,开发商不得不兴建30层、50层等高层建筑。但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全国城市家庭平均拥有1.5套住房,表明实际上并没有住房短缺的问题,甚至存在房屋过剩的情况。
近年来,包括曹德旺、任正非等企业家以及马光远、李迅雷等学者频繁评论房市。特别是曹德旺曾反驳马云的看法,“尽管国内有14亿人口,但实际上只有约2亿人具备消费能力,其余人口并不富裕。”无论是20年前还是现在,能够在城市中购房的人群比例并不高,尤其是在2015年之前,尚未有去库存策略,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储蓄是更好的投资方法。
但从2016年开始,房市曾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全民炒房”。即便是房地产商人潘石屹也曾明确表示,高房价的根本原因是国人对产权的极度热情。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87281亿元,2016年增至117627亿元,2017年为133701亿元,2018年达到149973亿元,2019年为157925亿元,2020年更突破了“17万亿大关”。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国人对房屋产权的热爱。
此外,还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在近20年中,平均每年新增3612家房地产公司。马光远经济学家曾言,在房市的黄金时代,即使躺着也能在房产行业赚钱,连没有经验的人都敢开设房产公司。可以说,在房市迅猛发展的年代,许多人都能通过房产投资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这点可以理解。但许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销售额排名前列的房企中,很多其实并非房地产为主业的国企和央企也参与其中。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参与房地产开发的国有企业约有1500家,包括国家电网、山东钢铁、中国重汽、山东高速等。
客观来看,为了楼市的合理调控和企业更有效运作,国企涉足房地产行业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国企的参与无疑会影响整个行业的生态运作。我曾经采访过一位统计人员,据他观察,往年国企竞拍的地王占比超过50%。
重新启动“退房令”,央媒发布文章敦促,国家可能退出房地产市场吗?
对此问题,解决方案就是重新启动“退房令”。为何要重新启动呢?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国家就曾出台“退房令”,当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专心干好本职工作,不要四处张望。”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仍有16家以房地产为主的公司并未完全退出市场。
然而,就在去年底,国资委发布通知,严格控制国企和央企的主业方向。十年后重新启动“退房令”,同时央媒也发表文章敦促“非主业的央企连续退出房地产市场”,这实际上是对2010年国资委工作要求的延续,这有助于集中资金发展高新技术,解决国家发展中的短板问题。
借引经济日报的报道,国家队伍退出楼市有利于执行“房住不炒”的政策,并有助于增强保障性住房的比例,以及促使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还有一个问题,“退房令”能否促使房价下降?答案可能不是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房价可能会保持稳定。虽然国企退出房地产市场有助于市场回归稳定,但考虑到每个城市的不同情况,在住房需求大、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内,房价下降的可能性不大,而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房价实际上面临下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