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国产芯片登上央视,半导体格局即将剧变。
昨晚新闻联播报道了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的进展,提到了多家国产AI芯片企业的签约情况,还给了阿里自研AI芯片平头哥PPU一个大特写。
半导体相关上市企业
一经播出,今天阿里巴巴港股大涨,市值重回3万亿。中微公司、芯源微等多家国产半导体企业集体跟涨。
这传递了什么信号?我们看看“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广东就知道了。
PART.01
猛龙纷纷过珠江
作为第三极的核心承载区之一,广州半导体产业版图不断扩员。
半导体IP领域龙头芯原股份旗下子公司“芯原微电子”顺利完成企业注册,正式落户白云区;半导体设备领军企业中微公司落地增城;“广州第一芯”粤芯半导体入驻黄埔。
广东试图“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决心不可小觑。
2017年12月,由广东省主导的本土自主创新企业——粤芯半导体正式成立,注册资本23.66亿元,总部位于广州市黄埔区。
仅耗时18个月,粤芯半导体便完成了厂房、设备、调试、投片、量产等环节,实现“从无到有到量产”的突破,并一举改写了广州“缺芯”历史。
粤芯半导体(黄埔)
同时,它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家全面进入量产的12 英寸芯片生产平台,被喻为“广州第一芯”。
2022年,粤芯半导体首度登榜《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成为集成电路行业的超级独角兽,并连续三年稳坐榜单。
今年4月,粤芯半导体向广东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
另一位重磅选手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微公司,在今年3月拿下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一宗工业用地,宣布计划长期投资30亿元,用于建设华南总部及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
中微公司可不是一般角色,其在全球半导体设备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率先打破国外对集成电路设备的垄断,还多次入选福布斯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
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际一线客户,今年9月才刚推出了六款半导体设备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涵盖了等离子体刻蚀、原子层沉积及外延等关键工艺。
2025年上半年,中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实现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同比增长36.62%。
这家明显处于上升阶段的公司也看中了广州,拿地投钱招人,在这里安营扎寨。
此外,开头提到的芯原股份也是业内大佬级的存在,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是国内半导体IP领域的龙头企业,也是中国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IP企业。
粤芯、中微、芯原并非个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相关龙头公司落子广州,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什么是广州?
PART.02
含金量还在上升
坊间有这么一种说法:全球60%芯片应用市场在中国,中国60%芯片应用市场在珠三角。
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域的广州,在半导体需求这块有着独家优势。
据广州市半导体协会统计,广州市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营收从2018年约50亿元提高到2024年约2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1%。
具体来看,2024年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23.7%、68.9%。不仅如此,今年广州半导体相关产业还在暴涨。
今年1-7月,显示器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4%和32.3%,液晶显示模组、集成电路圆片、模拟芯片产量分别增长1.5倍、53.9%和18.9%。
在过去,国内公认的半导体产业产能领先区域有两个,分别是长三角和京津冀。
2021年,广东首次提出了“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野望。同年,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湾区半导体产业集团、广大融智产业集团等大批相关投资基金和产业集团拔地而起。
需求带动效应大,制造薄弱,是整个大湾区的普遍特征。在规划中,深圳以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发达著称,珠海在半导体装备等方面不断发力,广州则重点承担着补足制造短板的发展重任。
三者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关系。
广州除了上述的增长数据,还形成了以黄埔区为核心的“一核两极多点”产业布局:
黄埔区及开发区构建完整产业链,形成错位发展格局;海珠区引领算力中心建设,支持芯片设计、南沙区则依托优势吸引领军企业,推动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布局;增城聚焦智能传感器和芯片制造,在智能传感器晶圆制造等领域形成错位发展优势。
截至去年年中,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集聚超150家集成电路企业;而位于南沙万顷沙镇万泰路的“芯片一条街”已初具雏形,芯粤能、芯聚能、晶科电子、融捷能源、联晶智能、立昇科技、南砂晶圆等相关企业集聚在这条一公里长的道路周边。
可以说,广州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格局,初步改善了国内半导体产能布局的不均衡现状(核心产能多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占比全国总量的58.3%)。
无论是市场、区位,还是政策、宏观数据,广州已经做好了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并成为行业高地的准备。
广州半导体的崛起,已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随着国内新一轮半导体大博弈开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落子广州、深耕广州。
广东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日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