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围绕人工智能的主流叙事正在发生一场深刻转向:以大模型为基础能力、Agent(智能体)为交互核心的新范式,开始加速向各个行业渗透。技术能力的暴发式增长 ,也在倒逼商业逻辑、组织形态和投资策略的全面重构。
9月17日,由《财经天下》发起,携手《人物》《每日人物》共同举办的“2025异想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X狂想曲”为主题,邀请来自学界、投资界、产业界等科技领域的多名专家、企业家,共同探索AI行业前沿技术,热议行业发展趋势。
大会致辞环节,博雅天下传播机构董事长、创始人荣波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千行百业被人工智能加速迭代的阶段。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场景,正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成为现实。现在,人工智能不再只是技术的代名词,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战略核心。它如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正在重新定义所有产业。
▲博雅天下传播机构董事长、创始人荣波
“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正在中国大地发生同频共振。无数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正将技术转化为商业现实和生活的便利。”荣波说,大模型在金融、医疗、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度嵌入,催生了大量智能化升级需求,生成式AI应用的暴发式增长,又反过来推动了对高性能算力和先进芯片的迫切需求。今年以来,整个AI产业链发生了估值重构,科技主线强势崛起,人工智能、半导体、算力芯片等基础设施相关的概念股吸引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如何抓住AI红利?13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大佬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01、AI竞争悄然转向,激发产业新气象
本次大会,来自学界与投资界的观察者,率先勾勒出了AI技术革命下的发展蓝图。
长江商学院科技与运营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孙天澍表示,AI的本质是“智能革命”,跟人类历史上所有科技革命不同,AI不再是辅助人类的“工具”,而是“智能”本身,且在不断进化迭代。
▲长江商学院科技与运营教授、杰出院长讲席教授孙天澍
孙天澍强调,AI进入下半场,智能不再稀缺,稀缺的是千行百业中“架构智能”的能力,产业呼唤“AI架构师”。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讲述了自己关于“长期主义”的思考和实践。他认为,从国际发展历程看,结合中国产业环境可以预见,中国制造业和金融业也具备孕育世界级“苹果”式企业的土壤,未来有望在全球舞台上形成属于中国的利润寡头。同时,中国的AI“工程师红利”正产生巨大回报。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明达资产董事长刘明达
在刘明达看来,对于AI时代的投资理念,关键还是那句话——“时间是最好的朋友”,只有穿越周期、耐心积累,才能见证从微小种子到参天大树的蜕变。
盛景嘉成创投董事总经理冯骁系统阐释了AI行业当前所处周期、Agent(智能体)技术演进方向及商业化最优路径。
“我们推想,智能体可能成为劳动力主体和财富创造的主力军,经济活动由智能体之间(Agent2Agent)进行协调、决策、执行和优化,我们称之为‘智能体经济’。”冯骁在分享中称。“劳动力市场、货币、互联网、社交、零售、电商、国际贸易、出海等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以及未来的企业和组织,都可能被重新定义。”
“我们大胆畅想,未来的电商时代,可能既不是大家去检索的淘宝、京东时代,也不是像小红书、抖音那样给你推送内容种草的时代,而是代表你,知道你要用什么、买什么、喜欢什么的Agent去和平台、商家的Agent互动,并且直接为你完成交易、物流,配送到你手里,全程不需要人来参与。”冯骁表示。
关于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路径问题,他认为,智能经济时代,卖结果比卖软件、卖工具更符合用户需要,结果导向的AI RaaS将是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支点。
峰瑞资本投资合伙人陈石则对2025年以来的AI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了其对AI行业发展趋势与创业机遇的思考。
陈石表示,当下的AI行业中,或将形成一种“双核驱动”的格局。第一重核,是“闭源大模型与开源大模型”的共存与互动;第二重核,则是“美国与中国”作为技术、资本与政策的主要竞争体和推进力量。AI时代的应用创业者,要明确自身商业模式,以模型为核心搭建周边“脚手架”,采取快速迭代与“沿途下蛋”的策略,借力模型技术进步,不断优化产品体验与商业模式。
在陈石看来,今天的大模型不是看谁的模型大,谁就赢。而是要看谁在运行效率、性价比、推理能力、应用落地及生态建设中能找到新的平衡。
02、打通协作链条,基建协同是关键
当下,AI从业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Agent真正带来效率跃升,创造可见的价值。但Agent要大规模应用,还面临着不同系统难以“对话”(协议互通难)、算力成本高昂等关键挑战。好在,整个行业正全力以赴,努力清除这些绊脚石。
当前,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和落地,催生了海量的算力需求。智算中心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高级形态,在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李笠
在润泽智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李笠看来,算力发展之路,机遇和挑战并存,而建设先进的算力基础设施,将助力AGI(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及早到来。
李笠提到,算力作为人工智能的底座,智算中心也在面临快速迭代。李笠表示,润泽智算科技集团也正在研发超级智算大科学装置。新的智算中心要求更大规模、更高功率、更优制冷、更短连接,也要更加绿色。
新一代的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会给城市产业升级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李笠表示,其将在垂直行业的场景进行深度渗透,通过“算力+算法+数据”三位一体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重构;同时加速新兴产业集群的孵化、区域系统发展能级提升,此外还将激发数字产业的创新活力。
▲软通动力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刘会福
软通动力董事兼首席技术官刘会福则在大会现场讲述了AI浪潮中企业保持竞争力的秘诀。作为国内领先的数字技术服务商代表,刘会福系统阐释了软通动力面对智能化浪潮的转型路径与战略洞察。
刘会福指出,企业在对智能化的理解上,应该注意三点:AI创新数字生产力,AI唤醒软件流水线,以及AI引爆装备突破。
他表示,“互联网+”和“移动+”时代软通动力长期深耕数字化服务,积极迎接“AI+”时代到来的机遇和挑战,软通动力坚定迈向“软硬一体”的融合创新之路,通过构建全栈智能体系,重新定义“人、数字、装备”在AI时代的新型科技协同范式,释放未来数字生产力。首先,AI创新数字生产力,规模化培育N倍效率数字员工;其次,AI唤醒软件流水线,打造软件工程“黑灯工厂”;最后,AI引爆装备突破,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数字智能体与人类智慧,构建下一代智能数字化系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青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正在深刻重构数字产业架构,从传统面向“人”的服务逐渐演进为面向“智能体”服务。数字产业也正从以“应用/平台/系统”为中心,转向以“智能体”为核心的新阶段。从形态上来讲,由传统的简单的链接和被动响应,到智能体时代,通过智能体和知识、智能体间的链接,从而实现自主决策。
智能体已经在科研、工业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张青认为,面对工业制造中多工序协同的高度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单一智能体的力量往往显得不足,多智能体交互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工业AI发展的新趋势。
商汤科技小浣熊家族负责人贾安亚则剖析了大模型在企业侧落地的挑战与机遇。
贾安亚表示,AI正从“生产力工具”转变为“生产力本身”。随着底层模型的不断突破,AI将更深地融入企业流程与数据。这意味着未来的AI成果交付,将不再仅仅衡量过程,而是更关注最终的结果与效能。企业应从基础层起步,小步快跑,验证价值,从点到面让AI真正为业务增长服务。
03、深耕垂直场景,掘金商业价值
技术的突破与基础设施的铺垫,最终还是需要通过解决特定领域的高频痛点、创造不可替代的用户体验和开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来验证,而真正的价值重构,离不开对垂直场景的深耕与实践。
▲出门问问副总裁谢富强
面对当前大模型商业化路径模糊、应用场景有限的难题,这次大会上,出门问问副总裁谢富强分享了他对AI硬件领域当前困局和机遇的洞察。
谢富强认为,“Agent是破解当前AI商业化困局的有效出路”。结合AI Agent的技术趋势,谢富强提出,AI硬件成功的核心在于“Agent+硬件+垂直场景”深度结合。他在大会现场表示:“对于AI硬件而言,硬件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帮助算法和大模型深入用户场景,收集独一无二的上下文(Context)。有了Context它就能够知道你的偏好、想法,你问AI得到的答案也会不一样,千人千面。”展望未来,谢富强作出大胆预判:在Agent时代,所有原来的智能硬件都值得重新做一遍。
致敬未知|BleeqUp超影擎创始人兼CEO吴德周以实战经验,印证了垂直路径的可行性。在智能眼镜行业迎来“百镜大战”的今天,面对苹果、谷歌、meta等全球科技巨头的纷纷入场,一家创业公司如何杀出重围?
吴德周在异想大会的演讲中给出了关键答案:要警惕“技术万能论”,并不是技术牛就是好产品。好产品取决于对产品、用户的理解,以及能真正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对于创业公司而言,要避免和巨头在通用场景下竞争,应该选择更垂直的领域,以便更好找到和解决消费者痛点。
吴德周表示,AI眼镜正在从“技术狂热”走向“价值回归”,要聚焦场景,了解用户真实需求,围绕场景做减法。
AI技术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它又能为长视频和短剧行业带来哪些发展的新思路?爱奇艺高级产品负责人杨明以古希腊神话中永无止境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比喻了影视行业从业者的现状。
“影视行业是一个创意型行业,用户的需求永远在变,永远想要新的东西,很难用昨天的成功作品去满足明天的用户。”杨明表示,过去,行业从业者的痛苦来源于,既难保证每一次都把石头推到山顶,即确保影视作品受到关注,也苦于无法让石头一直留在山顶,即延长作品生命周期。
但如今,AI Agent的加持,将AI的能力和用户的创意相结合,能生产出大量衍生内容。这一过程中,将一次性的观剧消费,转化为用户与IP之间长期的情感互动消费,延长作品的生命周期。
AI应用落地实践下,又能给传统教育领域带来哪些改变?松鼠Ai智能老师就在致力于让AI时代的智能教育实现“因材施教”。
▲松鼠Ai智能老师高级常务副总徐艺涵
松鼠Ai智能老师高级常务副总徐艺涵在演讲中指出,传统教育面临四大困境:其一,特级教师千里挑一,学区房一房难求;其二,教学内容千人一面;其三,学习速度统一化齐;其四,过多关注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忽略了思想、能力、方法的培训。AI时代的智能教育针对性地解决了上述困境,松鼠Ai智能老师突破时空限制,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模态智适应教育大模型,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以及进行学生思想、能力、方法(MCM)的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由《财经天下》主办的“X狂想曲”思想盛宴,不仅汇聚前沿洞察与实战真知,同时也隆重揭晓并颁发了“X未来商业品牌”与“X未来科技产品” 两大荣誉,以表彰用创新力量定义未来的先锋们。
获得“X未来商业品牌”荣誉的企业分别是:APUS麒麟合盛、百川智能、COLMO 、恒生电子、虎鲸文娱集团、昆仑万维、量旋科技、MiniMax、纳米AI、瑞莱智慧、天娱数科、WPS 365、云知声、祖龙娱乐、中科慧灵。
获得“X未来科技产品”荣誉的产品分别是:爱奇艺桃豆世界、BleepUp超影擎、出门问问-TicNote、海尔全智能扫拖机器人宠爱V40 、夸克、Milvus向量数据库、幂律智能-法律大模型及合同场景的创新应用、石头自清洁扫拖机器人G30 Space探索版、松鼠Ai智能老师、商汤「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泰康保险-内容超级工厂、网易灵动、小米AI眼镜、月之暗面-Kimi。
2025年,AI浪潮奔涌之际,本届异想大会成为这场深刻变革的思想交汇点,通过汇聚学界洞见、资本前瞻与产业实践的讨论,为每一位行业参与者提供权威解读和前瞻洞察。大会特别鸣谢合作伙伴爱奇艺、出门问问、火花思维、康师傅、慕思、三只松鼠、松鼠Ai智能老师、小罐茶、小米、元气森林、致敬未知 | BleeqUp超影擎、祖龙娱乐,智慧支持机构“长江商学院MBA”,可持续合作伙伴“MSC咨询”等合作伙伴支持。
(作者 | 豆蔻,编辑 | 阳一,图片来源 | 财经天下,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