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让商家头疼的“调价助手”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携程再次被约谈。
9月17日晚,“郑州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依法对携程旅行网运营主体进行了行政约谈,原因是,后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以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以及技术等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对此,监管部门要求携程限时整改,短期内需要完成合同条款修订、调价工具优化等整改任务,长期来看,为了治本,携程还得建立健全长效合规机制,加强内部监管问责。
截至目前,携程方面并未就被约谈一事进行回复。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苦携程久矣”的商家纷纷奔走相告,“携程早该被整治了”。
▲图源/微信公众号
约谈是今年7月“多家酒店举报携程私自调价”一事的后续。当时,郑州多家酒店商户举报称,携程要求他们开通名为“调价助手”的改价工具,以便携程在不经过商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修改房间价格。不少商家申请退出,遭到平台无视,相当于携程完全掌握了商品定价权。
在此之前,宁波、杭州、贵州等地也先后爆出过类似问题。有商家表示,携程的“调价助手”起码存在四五年之久。
一位江苏酒店商家告诉《财经天下》,“今年四月份以来,携程在未经其允许的情况下,先后9次强制开通‘调价助手’,关了没用,还会接着强制开”。强制调价的结果是,其店内480元/晚的节假日房价,被改成130元/晚。该商家多次联系携程无果,“相关业务经理电话不接,微信不回”,还因为拒单被平台扣分罚款。
所谓“调价助手”,简单理解,就是通过一系列算法、跟价,确保携程为“全网最低价”。这是包括携程在内的平台型企业强势地位的外化表现之一。平台作为最大受益方,能通过价格优势提升竞争力、扩大基本盘。
“携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服务、技术体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只要价格和其他平台一样,甚至更低,就更容易被消费者选择。”劲旅网总裁魏长仁告诉《财经天下》,从某种程度上看,价格是当下携程最需要的壁垒,是最高效的营销方式。
但对于平台商家来说,“调价助手”未免让人头大。“每个平台收取的佣金、推广费都不同,但要求商家全网同价,甚至最低价,难免有些强人所难。”在魏长仁看来,商家通常算的是大账,有的平台可以牺牲价格,为的是获客,有些平台主要是赚取利润。但归根结底,自主定价权应该掌握在商家自己手里。
02、上半年每天赚5000多万元
被约谈消息发酵当天,9月18日,携程股价盘中一度触及612.5港元/股的历史新高。尽管最终报收598.5港元/股,跌幅1.40%,但其3912亿港元的总市值,仍高于当天百度的3652亿港元,以及京东的3809亿港元。
携程市值屡创新高,与其业绩增长有很大关系。2025年上半年,携程总营收为287.14亿元,同比增长16.21%,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等各个业务板块都在增长。盈利能力方面,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01%至91.23亿元,相当于每天净赚5000多万元,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约81%、32%。这还是不包含暑假旅游旺季的业绩。
这与酒旅行业上游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样是2025年上半年,不少景区、酒店、航司,业绩都不尽如人意。一些五星级酒店甚至还集体摆起了摊。
对此有分析认为,携程与上游企业“冰火两重天”,主要是因为当前旅游市场供给过剩,上游企业议价能力下降,携程作为“中间商”,成了这种供需不平衡的最大受益者,不仅能收取高佣金,还能靠流量优势尽可能获取最大利润。
因果链条进一步推导,携程吃到行业“供需不平衡”的最大一块蛋糕,又与其市占率有关。交银国际在研报中预测,2024年国内OTA市场中,携程GMV市占率为56%,位列第一,排在之后的同程、美团、飞猪,市占率分别为15%、13%、8%。
“携程通过投资并购,比如战略投资同程旅行、艺龙,换股并购去哪儿,基本上能拉的都拉进‘携程系’了。近些年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魏长仁告诉《财经天下》,再加上携程在服务、技术上的常年积累,共同推高了业绩。
从这个角度来看,携程通过“调价助手”等技术手段,强制跟价或者拿到最低价,为的是继续扩大用户基本盘,进一步提高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如此循环,不断放大规模优势。
当然,这种强硬做派也会招致商家不满,引起监管部门注意。一个多月前的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刚约谈了包括携程在内的五家酒旅平台,对可能存在的“二选一”、利用技术手段干预商家定价等问题进行了通报。
这次因为私自调价被约谈后,携程会改吗?多位从业者告诉《财经天下》,答案可能是“会也不会”。明面上,携程可能会改变“调价助手”这种简单粗暴的调价工具,但平台想控制价格的冲动可能不会变,毕竟已经吃到了不少甜头。
(作者 |林木,编辑 |吴跃,图片来源 | 财经天下,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