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娱乐独角兽 李寻欢
一部电影的成败,原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这次国庆档所有新电影输给老片,确实令人沮丧。麦特影业老板陈励志的感慨,在公司主投项目《毕证明的证明》征战国庆档票房失利之后。
正如他所说,电影有成功就有失败,麦特在2024年主控的《好东西》便成为冷档期的黑马,以中小成本的投资,不仅斩获了7亿+的票房,豆瓣评分还一度高达9.0,与《我不是药神》持平。一年后的今天,该片的豆瓣评分也仍然有8.9,放眼2025年,还没有一部能与之相抗衡的片子。
日前,娱乐独角兽已从影片本身的质量、票房高低、观众观影趣味等方面,为国庆档的整体情况作出分析。今天这篇,不妨听影迷们和电影从业者们聊聊,他们眼中的国庆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及电影票房是否不再跟高口碑密切相关、电影市场该如何高质量发展。
高口碑≠高票房,是一个伪命题
据淘票票数据显示,影迷西西八年来累计在院线看过302部电影,平均每年38部,由于在北京上学、工作,每年的北影节也不会缺席,朝阳海淀连轴转是常有的事,称得上是铁杆影迷。
她身边交好的朋友也都很喜欢电影,她们近些年在院线的观影总量大多在200部左右,平均每年25部,一个人便相当于20-40位一年只在春节档进一次影院的观众,说她们是影院的衣食父母也不为过。
而从暑期档整体情况而言,类型片要想撬动广大观影群体的观影兴趣,实现圈层突破,至少要达到豆瓣8分。
暑期档票房前三名《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豆瓣评分均在8分以上,最低的《捕风追影》都有8.2,其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圈的电影,如《F1:狂飙飞车》《罗小黑战记2》,豆瓣评分也都在8分以上。
从往年旅游数据和全年票房报告来看,在节假日旅游的人群,与一二线城市的观影主力高度重合。如果国庆档电影没有成为全民爆款的倾向(如《长津湖》《我和我的祖国》等),他们不会选择在自己的旅行规划中增添观影活动。
如影迷西西在国庆中秋八天假期间,又请了三天年假,连同周末,直接休息了半个月,分别在泰国和日本旅游,只在假期最后两天回了老家陪伴父母,并观看了高口碑电影《震耳欲聋》,以及老爸想看的港片《风林火山》,而他们对这两部电影都谈不上喜欢,前者只是能看,优缺点都十分明显,后者更是喜提太装逼了,故事都没有讲好和故弄玄虚的称号。
在日本环球影城游玩期间,西西又重温了一遍《哈利波特》,她用海格的话告诉娱乐独角兽,有些电影或许得不到观众的喜爱,但观众是一直会在的,只待一个契机,将他们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