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SIM卡呢?取卡针在哪给我一个?”这样的焦急寻找,相信每个手机用户都不陌生。小小的SIM卡,虽然承载着我们的数字身份,却也带来了无数烦恼。
从SIM卡到Mini SIM卡,再到Micro SIM卡和Nano SIM卡,SIM卡一直在向“小”演变。无论体积如何缩小,它始终是一个需要小心翼翼保管的物理卡片。
而这一切,都将随着eSIM手机业务的正式来临而改变。2025年10月13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均宣布获得开展eSIM手机运营服务商用试验的批复,标志着我国手机正式迈入“无卡时代”。
SIM卡虽小,但总带来大麻烦
SIM卡虽小,带来的麻烦却不少,物理损坏是SIM卡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正常使用条件下,SIM卡通常可以稳定运作约5到10年。但频繁插拔、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或受到物理损坏等因素可能显著缩短其使用寿命。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由于SIM卡金属触点氧化,导致手机频繁断网;或者不小心折断那张薄薄的塑料片,不得不专程跑一趟营业厅。更令人头疼的是,当你急需更换运营商套餐时,却不得不前往实体营业厅办理,费时费力。
有技术专家指出,即便是多张SIM卡共存的双卡手机,也因为设备无法同时从超过一个来源处接收信息,会导致周期性的通讯中断。
什么是eSim
eSIM,即嵌入式SIM卡(Embedded SIM),是一种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设备芯片的技术。它不再是可插拔的物理卡片,而是直接嵌入在设备主板上的芯片。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研究所所长闫怀志形象地解释道:“如果传统SIM卡是‘可插拔U盘’,那eSIM就可以看成是‘焊死的固态硬盘’。”
eSIM的体积仅为传统SIM卡的10%,大大节省了手机内部的占用空间。这一节省下来的空间可以为电池、摄像头等部件腾出更多位置,也让手机设计更加轻薄。更重要的是,eSIM不同于传统的SIM卡,它直接嵌入设备的主板,不属于任何一个运营商。这种中立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自由。
eSIM是可编程的,也被认为是一种虚拟SIM技术。通过OTA(Over-The-Air,空中写卡)技术,用户可以对eSIM进行远程配置,实现运营商配置文件的下载、安装、激活、去激活及删除。
eSIM带来的便利
出国上网不再麻烦
对于经常出国旅行或出差的人来说,eSIM技术将彻底改变原有的漫游模式。通过eSIM的“空中写卡”方式,用户在出国前可以提前在线购买目的地的eSIM数据包,落地后一键激活即可上网。
eSIM技术支持全球范围内的无缝漫游服务,让用户在全球旅行时能更方便地切换到当地运营商,不再需要支付高额的漫游费用,也省去了购买当地SIM卡的麻烦。
换号、办业务不用来回跑营业厅
eSIM最直观的便利之一就是彻底告别了物理SIM卡的管理烦恼。没有实体卡,自然也就省去了丢失、损坏或更换SIM卡的麻烦。用户不用去线下实体营业厅,通过网上申请即可开卡、选套餐、换号码,省去了SIM卡邮寄的麻烦。
手机更耐用,性能可能提升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称,eSIM的引入消除了SIM卡槽这一手机机身上的开孔,手机的防水防尘性能也将显著提升,使设备更加耐用。同时,可扩展的内部空间更大,为电池、摄像头等部件腾出更多位置,为未来手机的性能提升和功能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性。
eSIM技术让我们不再受限于物理卡片,换号、出国漫游都变得如此简单。正如从可拆卸电池到内置电池的转变,eSIM是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实体SIM卡将如曾经的软盘一样,成为博物馆中的展品。
综合央视新闻、人民网、科普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