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星球独家获悉,字节在抖音App内上线了灵韵故事、桃夭故事、甜芒故事等至少20款短故事小程序,运营方为巨量引擎。
这并非字节首次在内容领域布局规模化矩阵,此前已在短剧、小说赛道搭建起多产品体系,此次短故事矩阵的推出,相当于是在“短平快”内容赛道再落一新子,而字节此时密集上线短故事小程序,显然是想借抖音的流量优势快速抢占短故事这块市场。
在字节之前,已有不少互联网平台盯上了短故事这块“蛋糕”。包括阅文旗下的QQ阅读已将短故事独立归为一类,阿里UC上线单独的“故事”频道,与“短剧”频道并列。更早一些,知乎则是直接推出独立的短故事App“盐言故事”抢占市场。
之所以短故事能吸引大厂纷纷布局,关键就在于“紧凑”二字,相较于小说,短故事的字数在2000字到数万字不等,通常开篇即入题,充分利用打工人的碎片时间。
譬如,悬疑故事开头就抛出案件疑点,言情故事快速建立人物关系,几乎没有冗长的铺垫,能在短时间内抓住读者注意力。而且,故事节奏快,情节转折密集,用户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就能读完一个完整故事,既能获得“追更快感”,又不会有“读不完”的心理负担,这种“即时满足感”正是当下用户青睐短故事的核心原因。
随着巨头开始加码布局,一场围绕短故事的赛道争夺战,已经拉开了序幕。

在抖音App内搜索“抖音短故事”,即可在小程序一栏内看到字节的短故事小程序,搜索列表内有20余款字节的短故事小程序。另根据官方页面显示,这些小程序的最近使用人数在数百人到数百万人不等,Tech星球观察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字节就会新增短故事小程序。
以“桃夭故事”小程序为例,界面设计走清爽路线。用户进入小程序后,默认跳转至书城界面,既能看到平台推荐的热门短故事,也能在 “新书尝鲜区” 体验刚上线的内容;若有明确阅读需求,可直接在搜索栏查找,或是通过独立的“榜单”板块,查看前100名的爆款短故事,选书路径很清晰。
从产品形态来看,字节的短故事小程序主打“轻量级阅读”,核心是篇幅在2000到50000字之间的短故事,既不像短视频那样依赖视觉冲击,也不用像长篇小说那样需要长时间追更,较为适配用户通勤、午休等碎片化场景。
内容题材上,20余款短故事小程序覆盖了都市言情、悬疑推理、科幻脑洞、先婚后爱等12个主流品类。但不同短故事小程序又有明确的差异化定位,譬如桃夭故事里多是 “职场逆袭”“甜宠恋爱”等内容,柔波故事则新开辟“成功励志”类的内容。不同小程序会对接不同受众的阅读偏好,避免内部产品同质化竞争。
不过,字节短故事小程序的变现模式仍以广告为主。Tech星球体验后发现,用户阅读时,不仅解锁后续章节需要观看30秒广告,即便停留在当前阅读界面,每隔几秒钟也会自动弹出一段全屏视频广告,广告弹出时会打断阅读进度,需要手动关闭才能继续看书,频繁的广告干扰很容易让读者失去耐心,尤其对喜欢沉浸式阅读的用户来说,体验大打折扣。
这种“广告密集投放”的模式,或许是字节为快速变现做出的选择,但也暴露了其在短故事赛道遇到的难题,即如何在“盈利”与“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毕竟字节短故事小程序当前的广告投放频率,很可能导致部分用户因体验不佳而流失。
此外,作为短故事赛道新玩家的字节,目前还缺乏丰富的内容支撑。譬如,知乎“盐言故事”有知乎社区的“脑洞”基因,能产出“反套路”的短篇,阅文则靠签约作者储备了大量独家内容。若字节后续不能在内容质量和独家性上突破,仅靠抖音流量和多小程序矩阵,恐怕难以留住核心阅读用户。

大厂缘何纷纷抢滩“短故事”
大厂扎堆涌入短故事赛道,并非单纯跟风,而是从平台、作者、用户三方需求出发,踩中了内容市场的新缺口。
前阅文编辑小七告诉Tech星球,短故事是“低投入高周转”的优质内容载体,相比长篇小说动辄数月的孵化周期,短故事从签约到上线最快只需两周,且题材灵活,但阅文对短篇故事的收稿也有着一定要求,开篇需要有冲突,即“强冲突、快节奏”,这样可以更快的让用户带入情节中。
阅文的短故事稿费是固定保底金额(不扣保底)+40%分成(30-200元/千字),只要初稿过审即可定价,保底50元/千字,如一篇2万字的短篇故事,保底可以获得1000元的稿费,不比写长篇的网文赚得少。
此外,短故事最大的优势是内容产出速度快,更关键的是,试错成本低,编辑不用赌长线IP,小七表示,像字节靠20余款小程序测题材、知乎盐言故事靠榜单调内容,都是在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抢占市场,这对需要持续填充内容池的大厂来说,性价比远高于传统长篇网文。
对创作者群体而言,短故事是一张低门槛入场券。
“以往写长篇小说,作者需要搭建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剧情框架,还得承受‘写了几十万字没人看’的风险;但短故事篇幅短、结构简单,哪怕是新人作者,只要能抓住‘开篇抓眼球、结尾有反转’的技巧,就能产出受欢迎的内容”,一位行业人分析。
知乎盐言故事的投稿作者表示,自己本职是上班族,只能利用碎片时间写作,“写短篇不用惦记后续剧情,一周能出两篇,平台还给流量扶持,稿费差不多2000多元,而且比写长篇有成就感”。而大厂的加入,恰好给这类“非全职作者”提供了更稳定的变现渠道,也为短故事的内容供给打下了基础。
最核心的还是用户体验上的需求。当下用户的阅读习惯早已改变,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一部几十万字、甚至百万字的小说,但又需要“即时性的内容满足”,短故事2000到5万字的篇幅,刚好能快速地引人入胜,开篇即入题,没有冗长铺垫,像悬疑故事开头就抛疑点、甜宠故事快速拉满情绪,这种“不拖沓”的体验,契合了用户对“短平快”内容的需求。
一位在抖音做短故事推广的创作者说:“相比于做小说,短故事在抖音端通过视频推广后,短故事的点击量丝毫不弱于小说。” 而大厂显然看准了这种需求,效仿短剧、网文,试图用短故事填补看短视频、打游戏等娱乐之外的碎片时间,进一步抢占用户时长。
不过,大厂想做好短故事,还得解决各自的短板,譬如字节要平衡广告与体验,阅文需避免内容套路化,知乎得留住优质短篇作者。
短故事会成下一个短剧赛道吗?
正如上文提到的,平台、作者、用户的三方需求共振,才让短故事从“小众品类”变成了大厂必争的新赛道,而从行业动态看,短故事确实有成为下一个内容爆款的潜力。
最直接的佐证是短剧赛道的成功。众所周知,如今的短剧大部分改编自爽文类内容,而短故事的“强冲突、快节奏”的特性则能无缝对接视频化改编。譬如前年爆火的短剧《执笔》,正是来自知乎盐言故事。
此外,各家短故事用户端的热度也在持续攀升。知乎盐言故事安卓端下载破亿、iOS稳居图书榜前列,抖音短故事小程序中多款产品使用人数超百万,这些数据都印证了短故事能够接住用户需求。
“短期看,短故事大概率会维持‘高增长但非全民级’的状态,成为填补短视频与长内容之间空白的重要品类。但要说能像网文小说、短剧那样火到全民讨论,现在还需各方努力”,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
毕竟,当下的短故事还有个绕不开的问题是“内容同质化”。翻来覆去都是“甜宠虐恋”“职场逆袭”“悬疑反转” ,有读者开玩笑说:“那几套现在看短故事,光看开头就能猜到结尾,新鲜劲过了就不想追了。”
而且,用户对短故事的“付费意愿”也还没被完全激活。有作者向Tech星球吐槽,写篇爆款短故事赚的分成,远不如把故事卖去做短剧划算。要是一直激活不了用户付费,光靠广告撑着,短故事想从“小众品类”变成“全民爆款”,恐怕还有段远路要走。(Tech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