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不同代际作家共探AI:真正的文字应带来智慧与光明|天府书展

IP属地 中国·北京 红星新闻 时间:2025-10-17 20:14:47

10月17日,依托天府书展平台打造的首届“天府文学周”在成都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指导,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启动仪式结束后,“破界与重生——AI时代文学创作与阅读”作家对谈活动随即展开。谭楷、路内、刘楚昕等不同创作领域、不同代际的作家,围绕AI对文学的影响各抒己见,引发现场深度思考。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来在致辞时提出,面对AI与竖屏视频时代的到来,应积极拥抱新技术,但绝不能将技术迭代当作文学退行、放弃审美教化责任的借口。他引用“天雨粟,鬼夜哭”的古老传说,强调真正的文字应带来智慧与光明,并呼吁大家共同坚守初心,“积极迎接技术,但绝不背叛文学的根本”。


之后,谭楷率先回应“AI对创作影响”的话题,他回忆,自己的创作工具从一开始的铅笔、钢笔到目前的AI,明确AI仍是辅助创作的工具。他表明,在基础常规层面的创作,也许无法区分AI创作与人类创作的区别,但对于优质、精品的创作来说,AI始终无法取代人类。


路内认为,AI也许会威胁到文学写作初学者的热情,初学者可能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具有和AI同一水平的创作技巧。他特别指出编辑的“人情味”是关键,编辑需要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判断力,同时他也建议出版行业应设定AI参与创作的标准和比例,通过设定行业标准来管理AI内容,让AI变得更加有可控性。

刘楚昕则从年轻一代视角出发,结合自己使用AI的经验,表明AI是帮助创作的工具,如提高资料查证效率,帮助对陌生领域内容逻辑、概念的理解。但同时直言AI审美“不知所云”,其词频组合逻辑与文学“求新”的本质相悖。同时,他强调当下全民阅读中年轻读者的重要性,年轻读者为文学买单,也具有文学潜力,亟需提高整体的文学素养。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苏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