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讯(记者 代紫庭)金针菇大王控制权变更在即,业绩依旧承压。
10月17日,上海雪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511.SZ)(以下简称雪榕生物)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数据显示,雪榕生物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13.25亿元,同比下降19.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34.84万元,尽管仍处亏损状态,但同比收窄为61.94%。分季度看,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4亿元,同比下降6.30%;归母净利润4020.37万元,同比增298.87%。
公司同时表示,年内推进的控制权变更仍需完成过户,存在能否落地与时间进度的不确定性。
官网资料显示,雪榕生物于2016年5月登陆创业板,主营鲜品食用菌的研发、工厂化种植及销售业务。作为国内最大的食用菌企业,截至2023年期末,食用菌日产能1710吨,其中金针菇日产能1275吨,位居全国之首,在业内素有金针菇大王之称。
但随着食用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近年来这位金针菇大王的日子并不好过。
雪榕生物盈利空间持续压缩是企业面临的重大考验,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0年,其毛利率仍保持在21%以上,但自2021年起快速下滑,2023年降至不足10%,2024年前三季度更跌至2.29%。
简单来说,食用菌的生意越来越不挣钱了,亏损规模便逐年扩大。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3.32亿元、3.94亿元、1.92亿元和6.17亿元。
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解释,消费景气偏弱、行业竞争加剧、供求失衡导致主要产品价格下行,同时公司主动收缩业务规模、产能利用率下降并计提相关资产减值,是利润承压的主因。
尽管进入2025年,雪榕生物亏损显著收窄,且因主营业务金针菇价格回暖、借款规模减少及可转债转股导致利息减少等原因,三季度单季转盈,但公司长期积累的债务负担依然沉重,从2021至2025年前三季度,雪榕生物净利润累积亏损约15亿元。
而面对连年亏损,不久前,雪榕生物原实际控制人决定出让公司控制权。
3月12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原实际控制人杨勇萍拟通过股权转让、表决权委托及定向增发等方式,将控制权转交上海万紫千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紫千鸿)。
根据协议安排,杨勇萍及其一致行动人拟以每股3.85元的价格,将持有的2597.4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5.21%)转让给万紫千鸿。同时,杨勇萍还将其持有的约1亿股(占比20.12%)所对应的表决权委托万紫千鸿行使。交易完成后,雪榕生物的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万紫千鸿,实际控制人亦将由杨勇萍变更为蒋智。
值得一提的是,据第一财经报道,早在8年前,资本市场中一位同样名为蒋智的投资者,以加杠杆的方式,用近20亿的价格,收购了尤夫股份29.8%股权,并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借此大赚7亿高额收益。
10月20日,记者就控制权变更情况和公司经营等相关问题致电并发函雪榕生物,截至发稿前公司并未做出进一步回应。
在这神秘的资方高手实控下,雪榕生物的未来经营仍有待考察。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袁帅向蓝鲸记者表示,在食用菌行业市场中,价格回暖取决于多个因素。一方面,若行业内企业能够有效控制产能,避免过度竞争导致的供过于求,价格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食用菌作为营养丰富的食材,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从而推动价格回暖。然而,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或者新的竞争者不断涌入市场,价格回暖的时间可能会推迟。
不过对于整个食用菌行业而言,在经历多年产能过剩和主动减产后,如何寻找第二增速是行业龙头的当务之急。
从政策环境看,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并强调多元化食物供给与设施农业更新;农业农村部的落实举措也提出推广高层、工厂化等生产模式并引导发展精深加工,这也有望为行业中长期效率改善与品类结构优化提供政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