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的词条引发广泛关注。
微博
科技博主“定焦数码”在微博发文称,iPhone Air 因国外销量不达预期,加之国内推迟发售,目前处于暂停生产的状态,前期囤的库存当前够用,攒一攒订单再开工。
10月22日,iPhone Air在中国大陆正式发售,起售价7999元,该机型仅支持eSIM卡,为了实现5.6毫米的极致纤薄机身,苹果取消了物理SIM卡槽,将空间用于增加电池容量。
发售首日,这款被苹果公司寄予厚望的以超薄设计为卖点的新机型遭遇平淡开局。据媒体报道,22日北京和上海的主要苹果零售店外均未出现长队,大多停留在体验和试用阶段,“看客比买家多”。在微博热搜词条“iPhone Air京东新品首发”下大众情绪也以平和居多。
微博
多位网友吐槽,该机型性价比不高。有网友直呼,“卖得贵,性能还不好”。另有网友表示,“为追求5.6毫米超薄机身和165克重量,影像系统仅保留单颗4800万像素主摄,电池容量被压缩至3050mAh,价格还比iPhone 17高出2000元,性能、影像、续航等体验上全面落后,8000块买个备用机,不划算”。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计划推出的iPad折叠屏也遭遇技术难题,据媒体报道,苹果这款配备约18英寸巨大屏幕的折叠屏iPad在重量、功能和显示技术方面面临工程挑战,可能将首发时间推迟至2029年或更晚。
据报道,当前折叠屏iPad原型机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是成本与重量控制。该设备的预估售价高达3000美元左右,约为13英寸iPad Pro价格的三倍,高昂的定价无疑会限制其市场接受度。
此外,原型机的重量也是工程师们担忧的重点。测试设备重约3.5磅(约1.59公斤),与一台MacBook Pro的重量相当,而目前主流尺寸的iPad Pro重量仅在1至1.3磅之间。过重的机身显然与iPad系列主打的便携性理念相悖,如何轻量化成为项目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