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卫星网络成为诈骗园区“命脉”?SpaceX切断缅甸诈骗园区2500台“星链”

IP属地 中国·北京 封面新闻 时间:2025-10-23 16:15:27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

10月22日,SpaceX公司宣布,旗下卫星互联网品牌“星链”(Starlink)在缅甸边境的多个诈骗园区被大规模滥用,公司已识别并切断超过2500台设备的网络连接。

星链系统是SpaceX部署在近地轨道(LEO)的卫星网络,通过卫星向地面终端(通常为扁平卫星碟形天线)提供互联网接入。其特点包括部署快、覆盖广、可在传统基础通信设施缺乏地区使用。该特性使其在偏远地区、灾区、战区快速布设网络成为可能。

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球关注。长期以来,东南亚边境的网络诈骗园区因强迫劳动、人口贩运与跨国金融诈骗而臭名昭著。而今,曾象征“连接全球”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成为这些犯罪网络的通信支撑。

卫星网络成为诈骗园区“命脉”?

根据SpaceX运营副总裁劳伦·德雷耶(Lauren Dreyer)在X平台发布的信息,公司通过技术监测和定位系统,发现部分Starlink终端设备集中分布在缅甸东部克伦邦(Kayin State)靠近泰国的妙瓦底(Myawaddy)地区。那里是多起国际刑警组织报告中列出的“高风险诈骗集中区”。



SpaceX运营副总裁劳伦·德雷耶社交平台发声截图。

SpaceX在声明中称,这些设备被用于“未经授权的非法活动”,公司“已切断相关区域超过2500套终端的通信能力”。

据公开报道证实,缅甸军方近期突袭了当地最大诈骗园区之一——KK Park,在行动中查获至少30台Starlink接收设备,拘留超过2000人。军方称,这些园区“完全依赖卫星网络维系运作”。

据此前调查,诈骗园区内常可看到屋顶上整齐排列的白色圆盘形天线——那是Starlink的终端套件。自2023年以来,缅甸与柬埔寨、老挝等国的诈骗基地陆续引入该系统,以绕过断网、信号屏蔽和执法干扰。

SpaceX的技术与困境

星链是SpaceX打造的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截至目前,已在全球发射超过 10,000 颗卫星,其中在轨且仍工作的卫星数通常在 约 8,600 — 8,700颗,可为地面用户提供高速网络接入,延迟低、布设快、覆盖广。

这些特性让星链在乌克兰战场、南太平洋火灾区等地成为通信生命线,但同样,也让其在“无法管辖”的地带成为犯罪组织的新工具。诈骗园区往往规模庞大、组织严密,包含数十至数百栋楼、成千被拘留或被迫从事诈骗活动的人员。卫星网络的高可靠性、低管制特性,使其成为这些犯罪组织的重要通信支撑。

SpaceX在声明中强调,公司对滥用行为“零容忍”,将持续利用地理定位与网络行为分析技术,识别非法使用终端。根据其服务条款,星链设备不得在未经授权的国家或地区使用,一旦发现违反规定,SpaceX有权立即中断连接。

据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称,SpaceX的“区域锁定机制”此前存在漏洞——设备在获得激活后,可以脱离原许可国家继续使用,只要接收到卫星信号即可联网。这一特性曾被黑市商贩利用,将终端转卖至缅甸、老挝等地区。

业内安全专家指出,这类黑市交易往往伴随身份伪造和跨境运输,形成“卫星通信灰产链”。对诈骗园区而言,Starlink的可移动性与高带宽,意味着即便断电断网,也能维持诈骗中枢运转。

早在今年7月,美国参议员玛吉·哈桑(Maggie Hassan)就致信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要求公司“立即采取行动,阻止其卫星服务被东南亚金融诈骗集团使用”。她在信中指出,星链为“涉及现代奴役和大规模网络犯罪的园区”提供通信支持,企业应承担合规与道德责任。

随着缅甸军政府展开大规模清剿,SpaceX成为全球首家公开承认“主动切断诈骗网络连接”的通信服务商。

随着卫星互联网组网加速、应用拓展,在筑牢安全屏障方面,其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网络空间测绘专委会副主任、盛邦安全董事长权小文表示:“‘通过边界来定义安全’,这是互联网的安全技术体系,但当我们套用于卫星互联网时,就会发现存在一个问题——用互联网的‘边界’这一概念来定义卫星互联网的安全,是定义不了的。”

诈骗园区通过卫星网络与境外诈骗服务器保持实时连接,操纵假投资、虚拟币交易和恋爱诈骗项目。在X上,有网友评论称“园区即使停电,也能靠星舰继续作业”。

技术并无善恶,但使用者有。如今星链被用于连接不法分子的“黑暗角落”,正考验着全球科技治理的底线。业内人士指出,SpaceX的行动或将成为卫星通信监管的新标志事件。此前,多国政府已着手研究低轨卫星互联网的使用合规机制。

欧盟委员会于 2025 年 6 月 25 日发布了名为 EU Space Act的立法提案,旨在为空间活动建立统一监管框架,涵盖安全、韧性、可持续性以及运营授权与注册等内容。该提案仍处于立法程序中,需经欧洲议会与理事会审议通过后才能成为强制性法律。草案总体强调加强对空间基础设施与服务的治理,但并非已形成最终生效的法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