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一位国际顶尖数学家看来,青年学子如何才能学好数学?今天下午,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名誉讲席教授孙理察(Richard Schoen)亮相上海临港中心,在参加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期间接受了记者采访。
孙理察的获奖原因,是在几何分析与微分几何领域作出了开创性工作。他通过革命性的定理解决了世界难题,创造了重新定义几何分析框架的数学工具,并以其教学洞见与开创性方法激励了几代几何学家。
据介绍,微分几何是广义相对论描述宇宙的一种数学语言。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核心结论是:力的本质是时空弯曲。质量和能量的存在,会使原本平坦的时空发生“凹陷”,物体沿弯曲时空中的“最短路径”运动,就是人类所观测到的引力效应。要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一物理图景,传统的欧几里得几何(研究平坦空间)完全失效,必须使用黎曼几何等微分几何理论。
![]()
孙理察(右一)与另两位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得主接受记者采访。
正是在这一数学与物理交叉领域,孙理察作出了开创性工作。“我的一条研究主线,是采用此前不属于这个领域的偏微分方程方法,解决了广义相对论和黎曼几何的一些问题。”他告诉记者。
之所以取得突破前人的研究成果,得益于这位美国数学家广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我给年轻人一个建议:如果对数学感兴趣,就要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背景。”孙理察说,“我认为,数学家应当了解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我们的世界,取得更多科学发现。”在他看来,拓展自己的知识背景要趁早行动,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他给年轻人的第二个建议是:在大学里不要害羞,要主动向教授请教问题,包括做作业时遇到的难题和学习时产生的各种疑问。“主动提问是一个很棒的习惯,我经常鼓励我的学生要这么做,提问会促使你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与主动提问相关联的第三个建议,是积极交流合作。孙理察介绍,如今大多数数学论文不是单人完成的,而是规模较小的合作团队取得的成果。“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与其他数学家的交流合作至关重要。一个数学家在思考问题时,可能会犯一些基础性错误,如果不与同行交流,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意识到这个错误。多与同行交流,还能让我了解到自己研究的问题能否引起很多数学家的关注,及时调整研究方向。”
![]()
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新闻发布会上,丘成桐连线介绍他与孙理察的合作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孙理察与著名华人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有长达15年的合作历史。前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时见到了丘成桐,成为丘成桐和莱昂·西蒙联合培养的博士生。虽然是师生关系,但年龄相仿的丘成桐和孙理察就像兄弟一样亲密。那时,他们几乎每天都去一家中餐馆吃饭,有时候晚上一起去游泳,随时随地讨论数学。
有一次,丘成桐请孙理察到他家吃饭,由丘成桐的母亲下厨。饭后,他们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园里边走边讨论数学问题,忽然间两人有了灵感,想到一个证明“正质量猜想”的新方法。
“我和孙理察常常因为觉得某个问题很有趣,就想办法去解决它,完全是兴趣驱动。我们合作的这15年,是我这辈子学问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丘成桐的这番话,道出了科研人员交流合作的重要价值。
原标题:《顶科协奖得主孙理察给年轻人三个建议,这位美国数学家和丘成桐是“兄弟”》
栏目主编:黄海华
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