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在苹果跌倒的地方“战略跟风”?联想推超轻薄手机,专家:市场容量有限

IP属地 中国·北京 时代周报 时间:2025-11-07 23:57:43

本文时代周报 作者:谢斯临


moto X70 Air,时代周报记者摄

紧随苹果之后,联想也发布了自己的超薄手机——moto X70 Air。

这款手机比iPhone Air更薄。整机厚度5.99毫米,下方握持部分的厚度仅有5.3毫米,比iPhone Air的5.6毫米还要薄;重量也只有159克,轻于iPhone Air的165克。

相比7999元起的iPhone Air,起售价仅2399元的moto X70 Air便宜不少。再加上更耐用的电池、更多的摄像头以及更好的扬声器,moto X70 Air试图以性价比突围。

11月7日,时代周报记者实地探访联想位于广州中华广场的直营店。店内体验这款新机的用户并不多,但据联想工作人员透露,moto X70 Air的反响不错,不时有人前来体验。时代周报记者体验发现,上市仅一周,展示用机背后所用的磁吸式防盗链就已经出现轻微的脱落。

“来看的人太多了,所以就有了些松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据其介绍,对moto X70 Air感兴趣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普遍看重这款手机轻薄特性,想要买来做备用机。此外,因摩托罗拉支持应用六开功能,即允许用户在同一设备上同时登录六个不同账号,因此也有不少电商从业者前来购买。

不过,在线上,moto X70 Air表现一般。11月7日的京东手机热卖榜数据显示,moto X70 Air位于榜单第30名,15日内售出超1000件。

市场普遍认为,联想选择在苹果之后推出moto X70 Air,正是看准了超轻薄旗舰这一细分市场的潜力,试图以此撬动更大的市场。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就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表示,在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联想深知回归不能仅靠传统竞争方式,必须通过产品创新,如在超轻薄设计下实现续航和影像的突破,打破消费者对手机的固有认知,从而在高度集中的市场中获得新的增长机会。

近两年来,在全球PC市场增长触顶的背景下,联想开始重新发力手机业务。2024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曾公开表示,联想手机要实现三年内重回主流行列的目标。

同年6月,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也进一步指出,联想在中国市场开启手机复兴之旅的时机已到。

但问题在于,超薄手机作为一种产品创新形态,似乎仍未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市场容量有限,iPhone Air的失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此情况下,moto X70 Air要想支撑起联想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复兴并不容易。要想重返主流阵营,联想亟需找到其他的突围方法。

时代周报记者就moto X70 Air市场反馈、销量预期,以及手机业务在华的发展规划、战略重心与阶段性目标等问题,向联想方面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答复。

“Air”开局不利

9月,苹果发布“史上最薄”iPhone Air后,该产品随即以其轻薄的手感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不少厂商都有意跟进。

然而,当iPhone Air上市后,却始终未激起太大水花,以致供应链产能大幅缩减。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透露,iPhone Air 需求低于预期,供应链已经开始降低出货与产能。到2026年一季度,供应链产能普遍缩减 80% 以上,部分出货前置时间较长的零部件,预计在2025年底前停产。

“这意味着既有 Pro 系列与标准版机型,已经涵盖了大部分的高阶用户需求。其他新形态很难再找到新的市场空间,从mini、Plus到如今Air的尝试都没有成功。”郭明錤说。

这对于刚刚上市的moto X70 Air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iPhone Air的市场表现低于预期,表明超轻薄旗舰这一细分产品形态仍未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销量前景未明。

为打破这一困局,联想做出了诸多努力。一方面,联想极力补足超薄手机的短板,并用更具性价比的定价吸引用户。目前,市场对于iPhone Air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售价、影像、续航、eSIM以及单扬声器等细节之上。

在这些地方,moto X70 Air几乎全部进行了调整。不同于iPhone Air的单摄像头,moto X70 Air搭载了前后三颗5000万像素的摄像头;同时,moto X70 Air还支持双SIM卡设计,电池容量上也达到了4800mAh,远高于iPhone Air的3149mAh,更符合国内用户使用需求。

售价上,moto X70 Air也更为亲民,起价仅需2399元,参与国家补贴后价格还可进一步下探至2000元以内。


京东截图

与此同时,联想也在品牌宣传推广方面下了不少功夫。moto X70 Air请来知名男艺人张凌赫代言,让张凌赫在发布会上用气球牵引手机作为互动环节的彩蛋表演,为产品宣传造势。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为moto X70 Air打开了市场。有近期购入moto X70 Air的用户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补后不到2000元的价格,是使其购买moto X70 Air的主要原因。

在他看来,moto X70 Air的手感和续航都值得称道,只是在影像、性能以及屏幕上都有所妥协。“整体来看,moto X70 Air还是比较适合追求轻薄和实用性的联想粉丝,但不太适合重度的游戏玩家,属于走轻薄路线的中端机。”

但moto X70 Air的取舍,也注定了这样的创新产品难以走向真正的大众市场。如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近期就在微博上指出,Air手机,从产品设计角度看,是大胆的创新尝试,值得肯定。

“但极致的薄,的确会带来用户体验的牺牲,包括续航,散热,性能,相机等。从实际的销售情况来看,moto X70 Air的确非常小众。”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同样认为,联想的这一举措是一次差异化尝试,本质是战略跟风,希望避开主流旗舰的红海竞争。

“超轻薄旗舰终究是小众赛道,市场容量有限,难以支撑大规模复兴。其初期热度可能源于‘首发性’红利,从更长远角度来看,联想需警惕这是否能转化为持续的销量与用户忠诚度,而非昙花一现。”张孝荣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艰难突围

距离手机业务重返主流的目标,联想仍有不小的距离。

IDC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苹果、华为、小米、vivo、OPPO、荣耀等6家主流厂商合计占据91.8%的市场份额,联想只能与其他多家手机厂商瓜分剩余8.2%的市场份额。要想突围,实属不易。

不过,在多位分析师看来,联想当前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并不在产品。张毅认为,消费者对联想、摩托罗拉手机业务的品牌认知度亟待提升。不少消费者都不知道联想居然还有手机。


人流稀少的联想直营门店,时代周报记者摄

同时,张毅指出,联想在渠道的劣势也比较明显。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联想的身影都很难与目前主流的华为、iPhone、小米、OPPO、vivo等品牌相提并论。

而张孝荣则认为,联想当前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如何重建并提升其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信任度。这种信任度的缺失并非单一产品缺陷所致,而是源于长期以来的战略混乱。要扭转这一“刻板印象”并不容易,需要一套远超产品层面的、长期一致的品牌叙事,而这正是联想所欠缺的。

回顾过去,联想手机并非没有爆款。2011年,联想改组MIDH事业组,开始全面发力运营商手机业务,即主要通过运营商渠道推低价手机,并借由“机海战术”大量铺货,最多时一年推出超40款智能手机。在那个以中低端手机当道的年代,此举让联想手机快速超越其他对手。

艾媒咨询披露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占比排名中,三星以22.5%的份额独占鳌头,联想、华为、酷派、中兴分别以10.7%、9.9%、9.5%、8.9%的份额紧随其后。国产手机的第一代天团“中华酷联”闪亮登场。

在顶峰时刻的2014年,联想手机还曾重金收购摩托罗拉,使其当年的整体手机出货量直接突破9000万部,并借此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榜首,跻身全球前三。

但危机也在此刻浮现。随着2014年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运营商对手机终端的补贴下降,定制机业务大幅缩水,进而依赖运营商业务的联想手机面临巨大冲击。自此之后,联想手机业务一落千丈。

联想并非没有行动,这家老牌科技巨头曾多次试图拯救手机业务,但都不太成功。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在智能手机时代,联想就先后推出了乐Phone、VIBE、乐檬、ZUK、拯救者等近10个品牌系列,却无一能长久地运营下去。只要销量表现稍微不及预期,就遭到全线裁撤。过分在意市场表现,而非产品延续和口碑积累,被普遍认为是联想手机从神坛跌落的关键。

如今,联想手机几乎仅剩摩托罗拉一只独苗,而这也成为联想振兴手机业务最后的机会。

复苏最先从海外开始。2024年,在杨元庆喊出联想手机要在三年内重回主流行列的目标之后,联想手机率先借由摩托罗拉的品牌影响力,在海外市场实现突围。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4 年摩托罗拉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23%,创下历史新高,成功跻身全球第七大智能手机品牌。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摩托罗拉在印度、拉丁美洲、巴西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摩托罗拉“中端走量+高端树旗”产品策略的成功。

获益于此,联想手机业务的营收飞速增长。根据联想集团公布的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5/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联想智能手机业务连续7个季度实现双位数的同比增长,并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新高。得益于Razr及Edge系列的成功,摩托罗拉以74%的市场份额维持2025年二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产品的销量冠军。

但如果联想手机要想真正重回主流行列,中国必然是一个无法割舍的巨大市场。但对于当前已趋于“存量博弈”,且竞争格局高度固化的中国市场,联想的突围之路注定充满挑战。

在张孝荣看来,联想在全球供应链、成本控制以及PC业务上的积累,都是它的优势。只不过,这些优势是“防御性”和“支撑性”的,而非“进攻性”的,难以成为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独特魅力。

“联想能否将这些后台优势有效转化为前台的市场竞争力,是其复兴的关键难题。”张孝荣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