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最新警告称,尽管欧洲能源危机有望在2027年结束,但是欧洲在AI时代仍面临严重的能源安全脆弱性,这可能成为其在全球AI竞赛中的致命短板。
11月10日,据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在最新的深度研报中称,欧洲能源系统根深蒂固的三大脆弱性——化石燃料依赖、低碳供应链瓶颈和老化的电网,正共同构成欧洲在全球人工智能(AI)竞赛中的“致命软肋”,严重限制其数据中心扩张和整体经济竞争力。
研报指出,欧洲的化石燃料依赖只是重新洗牌而非减少——从俄罗斯转向美国和卡塔尔。同时,欧洲的可再生能源、AI和国防供应链严重依赖进口的稀土和磁铁,核电也完全依赖铀进口。此外,欧洲电网老化、分散,且容易受到网络攻击,限制了其满足新AI需求的能力。
该行警告,AI推动的电力需求增长正在加强能源韧性与经济竞争力之间的联系。更便宜、更安全的能源供应虽然必要,但可能不足以恢复能源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也不足以大幅提升其在全球数据中心市场中仅占10%的微薄份额(远低于美国的44%)。
化石燃料依赖:重新洗牌而非减少
研报称,该行首先传递了一个看似乐观的信号:得益于全球LNG供应的大幅增加,欧洲的能源危机有望在2027年结束。高盛预计,到2027年下半年,欧洲TTF天然气价格将下跌近50%至17欧元/兆瓦时,回归危机前水平。
然而,这并非高枕无忧的理由。高盛表示,事实是,欧洲的能源依赖模式只是“改组而非减少”。欧洲仍将进口近一半的能源,与已成为能源净出口国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过去的依赖是俄罗斯,未来则将转向美国和卡塔尔。报告预测,到2030年,这两个国家将合计占全球LNG出口的55%。这种新的供应集中同样带来了地缘政治风险。
报告指出,近期卡塔尔就曾警告,如果欧盟的企业可持续性规则不作修改,可能会停止向欧洲输送LNG。这意味着欧洲经济依然暴露在能源供应的地缘政治博弈之下。
低碳能源对外部集中供应链的依赖
在迈向绿色能源和AI时代的进程中,欧洲的低碳供应链暴露了更为严重的外部依赖和集中度风险。高盛在报告中强调:
首先是对稀土和磁铁领域的绝对依赖。这些材料对于风力涡轮机、电动汽车、半导体、AI系统乃至国防设备都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相比之下,欧洲稀土的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约为2%)。重建欧洲本土供应链极其困难,开发一个矿场需要8-10年,建设精炼厂也需约5年。
其次是核能的“无铀之痛”。核能在欧盟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达11%(在法国更是高达46%),但欧洲本土不产任何铀,完全依赖进口。
高盛称,其供应链同样高度集中:欧盟所用的天然铀约四分之三来自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三国。
在后续的浓缩环节,欧洲核电站仍有24%的浓缩铀需要从俄罗斯进口。这种100%的进口依赖,使欧洲的核电命脉牢牢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
脆弱的电网基础设施
高盛称,能源安全不仅在于来源,更在于可靠的输配。而这恰恰是欧洲面临的第三大短板。
报告指出,欧洲的电网普遍老旧,平均“年龄”高达50年,已接近其设计寿命终点。电网的碎片化导致地区间电价差距巨大且不断扩大,系统也极易受到停电(如近期的西班牙断电)和网络攻击的威胁。
AI的崛起对本已紧张的电网构成了新的巨大压力。作为AI基础设施的支柱,数据中心需要巨大且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对断电的容忍度近乎为零。
高盛报告援引调查称,超过90%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将电力可用性列为首要担忧,近半数认为升级电网是最重要的缓解措施。
高盛认为,显然,欧洲脆弱的电力基础设施正成为其拥抱AI革命的一大物理瓶颈。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