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
11月8日,白银有色(601212.SH)发布公告称,其下属三家子公司在税务“双随机”检查中查出涉税问题,合计缴纳税款、滞纳金及罚款超过7500万元,同时收到退税款1667余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白银有色年内第二次披露下属公司税务补缴事项。此前,该公司还发生30亿元理财逾期未收回却未及时披露等问题而受到监管处罚。
三家子公司涉税问题曝光
公告显示,此次涉事的分别为白银有色控股子公司甘肃厂坝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厂坝公司”)、间接控股子公司白银一致长通超微线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致长通”)及全资子公司白银有色铁路运输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运物流”)。上述公司均被列入税务“双随机”检查名录,经税务部门查前辅导、企业自查及正式检查后,明确了涉税款项金额。
其中,厂坝公司需补缴税款4140.39万元,缴纳滞纳金2759.90万元,同时因资源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差异调整、补缴税款调减应纳税所得额等原因,收到退税款1667.40万元;一致长通需补缴税款313.85万元,缴纳罚款187.84万元及滞纳金9.28万元;铁运物流则需补缴税款136.34万元,缴纳滞纳金48.83万元。
截至11月7日,上述三家公司已完成全部税款、滞纳金及罚款的缴纳入库,退税款也已完成退库流程。白银有色方面在公告中表示,该事项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不涉及前期财务数据追溯调整。缴纳的税款、滞纳金、罚款及收到的退税款已相应计入上述三家公司2025年当期损益,预计相应减少白银有色2025年度利润。
截至发稿,白银有色方面未就上述涉税问题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作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白银有色年内首次披露税务补缴事宜。今年8月9日,白银有色曾公告下属三家子公司在税务“双随机”稽查中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合计898.48万元,其中税款622.58万元,滞纳金275.90万元,相关款项已全部缴纳并计入当期损益,预计减少年度利润总额约840万元。
2025年三季报显示,白银有色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6.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15亿元。
监管处罚与内控漏洞
除税务问题外,白银有色近期还遭到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
10月24日,白银有色公告称,公司及五名高管当日收到甘肃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因涉及30亿元理财产品逾期未收回却未及时披露,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880万元。
经监管部门查明,白银有色于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陆续购入30亿元理财产品,2019年该笔资金未能按期收回,直至2024年12月才全额收回本金及收益,时隔长达六年。在此期间,白银有色仅在2019年至2024年年度报告的“其他流动资产”科目中列明30亿元余额,未按规定披露资金逾期的具体情况,构成信息披露重大遗漏。
而在10月1日,白银有色及部分高管刚因前期报表会计差错问题被甘肃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经查明,白银有色在编制2019年至2023年年报时会计处理不谨慎,导致多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王普公作为时任董事长、总经理,李志磊、王彬作为时任总经理,吴贵毅、徐东阳作为时任财务总监,未能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对上述行为负主要责任。甘肃证监局决定对白银有色及相关责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另外,白银有色还存在员工串通舞弊事件和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在7月15日,白银有色在回复上交所关于2024年年报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时透露,白银市纪委监委在调查公司销售部门违规发出商品事件时,发现原营销中心销售部员工、铜业公司员工与外单位人员通过伪造销售单据等方式侵占公司阴极铜产品,涉嫌刑事犯罪。
2024年1月,经白银市纪委监委指定,白银市平川区纪委监委对上述涉嫌犯罪问题立案调查,并对相关人员采取留置措施,案件涉及金额1.57亿元。
此外,2023年11月27日,白银有色在对库房进行货物盘点时,发现实际货物量与清单货物量不符。后经公安机关查明,系公司员工徐某与某公司库管员杜某串通,在没有接到公司发货指令的情况下,将990吨锌锭产品盗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起案件未在2023年年报中及时披露。上海证券交易所曾在2024年年报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中向白银有色方面提出问询,要求其说明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大缺陷。
白银有色方面回复称,上述事件主要是业务人员串通舞弊造成的,属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即使在制度流程设计完善、执行有效的情况下,仍然可能无法完全避免潜在的缺陷和风险。对此,公司内部控制不存在因前述事项导致重大缺陷。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