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海量用户涌入致千问服务中断,阿里AI生态商业化遇“甜蜜考验”

IP属地 中国·北京 拾盐士 时间:2025-11-17 18:16:34

出品|拾盐士

作者|科技互联网研究组



沙利文报告显示,阿里在国内企业级大模型市场以 17.7% 份额居首,但C端仍需证明自己。

11月17日,阿里巴巴旗下AI应用“千问”正式开启公测。然而,上线不到数小时,这款被阿里寄予厚望的产品便因用户涌入过载而出现服务中断。应用内提示显示“入口拥堵”,部分用户在对话框输入指令后无法获得响应。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正式宣布“千问”进军C端市场,定位为与ChatGPT直接竞争的“个人AI助手”。这场意外的服务中断与其宏伟目标形成鲜明对比,也揭示了中国AI企业向消费市场进军时的现实挑战。

流量洪峰,公测首日的“甜蜜烦恼”

公测首日即遭遇服务中断,这对任何一款应用来说都是尴尬时刻。然而对于阿里千问,这次宕机却成为其市场吸引力的意外证明。

大量用户在新浪科技等平台反馈,应用在17日官宣上线后不久便显示“入口拥堵”。用户尝试在对话框输入指令后无法获得响应,服务暂时不可用。

随后,“阿里巴巴千问崩了”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对此,阿里千问回应称:“我好着呢,状态良好,欢迎来问。”


事实上,这不是千问第一次面临压力测试。早在2023年9月正式向公众开放时,通义千问APP就曾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上线后引发关注。但今天的流量规模显然超出了阿里团队的预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甜蜜的烦恼”是任何爆款产品难免的经历。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消费者对本土AI产品抱有极大热情。

抛开今日的技术故障,千问系列模型的技术底蕴不容小觑。2025年4月发布的千问3采用混合专家架构,总参数量235B,激活仅需22B。这一设计使得模型在保持顶尖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部署成本。

在核心能力上,千问3集成了“快思考”与“慢思考”混合推理功能。简单任务可获得低算力快速响应,而复杂问题则支持多步骤深度思考。这种架构创新让千问在性能与效率间取得平衡。

全球性能排名也见证了千问系列的崛起。截至2025年4月,阿里通义已开源200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超3亿次,千问衍生模型数超10万个,超越美国Llama成为全球第一开源模型。

在多项权威测试中,千问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Qwen3-235B-A22B-Thinking-2507在AIME'25奥数测评中获得81.5分,在BFCL模型Agent能力评测中创下70.8分的新高。

这些成绩表明,千问的技术基础扎实,今日的服务中断更可能是短期运营问题而非技术架构缺陷。

3800亿豪赌AI未来:

千问“崩”于公测,却可能“成”于生态

阿里巴巴对千问的定位远不止于聊天工具。据官方消息,千问计划整合阿里旗下电商、地图和本地生活等庞大生态系统。这种全方位的生态整合将是千问与ChatGPT竞争的核心差异化策略。

“用最先进的模型,打造一个‘会聊天能办事的个人AI助手’”——阿里这一表述暗示了千问的战略方向。其中,“能办事”将成为千问的重要发力点,意味着AI将深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

据透露,阿里巴巴正在计划将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各类生活场景接入千问APP。这种全方位的生态整合正是ChatGPT在中国市场难以复制的优势。

在实际案例中,千问已经展现出一定的办事能力。比如,一句指令就能让千问APP几秒钟完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制作成几十页的精美PPT。这种生产力提升潜力正是AI吸引用户的关键。

在全球市场,千问与ChatGPT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Airbnb CEO布莱恩·切斯基公开表示,公司正“大量依赖Qwen”,因其比OpenAI模型更快更好。这种来自硅谷的认可印证了千问的全球竞争力。

然而在中国市场,千问的本土化优势更为明显。实测显示,千问支持1000字长文本输入,能流畅完成成语接龙、古诗词续写等ChatGPT至今头疼的任务。这种对中文语境的深度理解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千问对中文网络文化的理解做的比较精细,例如,对“蚌埠住了”这类网络梗的理解精度达到92%,而ChatGPT的中文服务至今分不清“绝绝子”是赞美还是吐槽。这种文化层面的适配需要长期积累,难以被海外产品快速复制。开源生态是千问的另一张王牌。全球开发者贡献的代码让Qwen3-Max实现周级迭代,而ChatGPT的版本更新仍以月计

。这种开放策略加速了千问的技术进化,也形成了独特的开发者生态。

据悉,阿里巴巴将“千问”项目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这一表述揭示了其在AI领域投入的战略意义。2025年2月,阿里已宣布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数字彰显了阿里在AI领域的决心。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Qwen已占据全球开源模型的大部分市场,并在持续扩大份额。这种技术影响力转化为实质性的商业价值。

阿里巴巴管理层认为,AI发展将经历“学习人”、“辅助人”和“超越人”三个阶段。目前,大模型的能力已经进入到“辅助人”的Agentic AI时代,阿里大力入局C端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不过,面对ChatGPT的20亿用户习惯,千问需要打一场持久战。

而今日的公测服务中断提醒我们,即使是技术领先的产品,也需要在实际运营中不断完善用户体验。未来几周,千问团队需要快速扩容服务器、优化流量分配,并向用户证明其可靠性。而长期来看,整合阿里生态才是千问的真正优势所在。

随着千问国际版即将上线,这场始于中国市场的AI竞赛将真正走向全球化。那时的千问,将不再只是与ChatGPT竞争中文市场,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证明中国AI的实力与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