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近日,西南民族大学组织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场景参访+实操体验”的方式学习无人机操作技能,为职业发展增添更多可能。图为在四川极炽联空科技有限公司低空经济全链条研学基地,该校大学生正在学习无人机操作技能。
李向雨摄(人民视觉)
![]()
无人驾驶清扫车在湖北省襄阳古城进行自动驾驶清扫作业。
杨 东摄(人民视觉)
从一项新技术到一个新产业,从一次研发突破到一批市场应用,经济发展中的这些转变如何实现?场景是一个关键答案。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研究制定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提出加快培育拓展22类应用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发展。
什么是场景?将打造哪些新场景?其大规模应用如何影响生产生活?
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
场景是啥?《实施意见》给出定义: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现实中,有些新技术新产品刚刚出现的时候,由于缺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应用案例少、应用效果缺少数据积累和验证支撑,导致其进入市场时容易面临障碍,书架上的创新成果到不了货架上,‘新技术’被拖成了‘老技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说,场景就是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放在一个具体情境中来应用、验证,为新兴事物提供展示应用的舞台,加快推动其产业化进程。
这样的舞台长啥样?
无人机飞跃、无人车配送、无人零售店购物,在安徽省合肥市骆岗公园,一个无人技术主题空间成为不少市民体验“未来生活”的新去处。“这是我们在骆岗公园建立的全球首个覆盖12.7平方公里的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场景,打造无人机表演、无人车快递配送等多种服务,让人民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感受未来科技新体验。”安徽省发改委主任陈军表示,“我们聚焦打造全空间无人体系,助力提升城市的功能品质活力。”
李春临举例说,以往居家养老常面临信息沟通不畅、专业人手不足等问题,现在融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智慧感知等多种技术,出现健康服务、安全监护、情感慰藉等多种居家养老新场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有了新路子,养老服务更加智慧、便捷和高效。
“场景的最基本特征是真实世界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泉红对记者分析,场景必须是在真实的环境中,由真实的用户面对真实的问题。相比实验室环境,真实世界场景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能满足真实的需求或解决真实的痛点、堵点,当然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收益,提供企业“干中学”的机会。
李春临表示,此次制定出台《实施意见》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这种新方式,发挥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拓宽拓深市场准入,畅通要素自由流动,优化新业态新领域的发展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试金石”,加快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发展。
在新领域新赛道培育6类应用场景
哪些场景是培育重点?
新领域新赛道位列首位、数量最多。《实施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加快培育拓展22类应用场景,其中“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被首先提出,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全空间无人体系、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海洋开发等6类。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对记者说,新领域底层技术具有强通用性,可横向渗透至各行业,引发裂变式创新,如人工智能可有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服务业数字化、农业精准化转型。同时,这些新领域又能够与其他行业交织,孕育出新业态,如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催生脑机接口,清洁能源与互联网融合孕育智慧能源系统,实现“1+1>2”的聚变效应。
无人技术近年被越来越多人所熟悉、接触,但从新技术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尚有距离。《实施意见》提出,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打造涵盖全空间的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综合立体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无人体系应用场景。
“此次布局的新赛道并非孤立技术点,而是能带动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集群,催生出万亿级市场的‘增长极’。”霍福鹏分析,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发展,将牵引上游高精度传感器、智能芯片,中游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下游数据服务、保险金融等全产业生态繁荣。
全国多地已经开始布局。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艾学峰介绍,广东在全省布局建设了14个应用场景创新试验区,集中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验证和展示推广的“首选载体”。“我们还将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深海资源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拓展重大应用场景,上线‘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场景发布厅’,为企业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搭建桥梁、释放机会。”艾学峰说。
“除了前沿领域,《实施意见》还明确聚焦传统经济社会领域,遴选培育垂直细分领域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创新高校毕业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字社保及企业用工需求场景,为前沿技术向医疗卫生、养老助残托育、文化旅游等领域渗透创造场景条件。”刘泉红说。
因地制宜,用好场景“富矿”
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需要场景有效开放。
刘泉红分析,场景的搭建,并非单独一个主体能完成的,需要多方参与、多方协同,既需要用户侧主体开放场景,也需要技术和服务供给侧主体参与场景挑选、甄别或改造,较多场景还需要政府参与进行政策创新,甚至还需要集成多部门多主体多企业才能形成可试验的场景。
《实施意见》明确加大各类场景开放力度,其中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是一个重要环节。
“近年来,围绕中央企业深度参与的重点行业、领域,我们组织企业以场景和应用赋能产业链创新链关键环节;深化AI+场景建设,中央企业累计布局了800多个应用场景。”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负责人桂刚说,“中央企业发挥场景优势,坚持开放协同,与各类所有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生态。深入推进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供应链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链关键场景,发布供需对接清单超过1万项,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主体近1.5万家。”
桂刚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强化高价值场景供给,拓宽场景开放广度深度,提升场景应用保障能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欢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类经营主体融入场景建设,与中央企业在技术、产业、人才等一系列环节深化合作,共同承担重大项目,共同开展科技攻关。”
加大开放力度的同时,还要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
《实施意见》提出,促进各类主体公平高效参与场景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不得在地域、业绩、规模、企业性质等方面违规设置限制条件。
李春临说,要建立场景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场景机会平等获取和场景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注重发掘市场真实需求,让各类主体都能公平高效参与场景培育开放。
专家认为,场景培育和开放是一种新型政策工具,推进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在保持适度竞争的基础上,根据地方资源禀赋条件和改革基础,统筹协调区域间场景开放布局,特别是要注重场景特色化差异化,因地制宜优化推动场景应用,防止一哄而上、重复建设。(本报记者 邱海峰)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11月20日第04版)
![]()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