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猛攻本地生活
京东外卖又放大招了。11月17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在三亚举行的京东品酒会上宣布,京东外卖独立App正式上线。
“初期很多人搜京东外卖发现没有独立App,很多用户找不到我们的外卖入口,根据用户的需求,我们把京东外卖App独立了出来。”刘强东表示,当天京东外卖App终于上线,对于经常点外卖的用户来说会更方便。
“回想今年3月京东正式启动外卖业务时,谁能料到仅仅过了半年多时间,京东外卖就有了自己的App。京东此举进一步证明自己是以外卖为切入口,谋求更大的业务协同效应和本地生活版图。”有电商人士如是表示。
确实,京东外卖App不仅提供外卖服务,更是集“外卖+即时零售+点评+酒旅+购物”等为一体,能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真实、更全面的本地生活服务。《财经天下》发现,截至11月18日,京东外卖App安卓版已上线,开屏写着“品质外卖上京东”几个大字,里面有自营秒送、外卖、购物、超市、咖啡奶茶、买药、酒店等多个入口,比较贴近人们的生活服务。
在品酒会现场,京东放的第二个大招是宣布杀入咖啡赛道,推出旗下现制饮品品牌“七鲜咖啡”,强调只用鲜奶,绝不使用奶精、植脂末,称虽然鲜奶成本更高,但相较于其他乳制品,鲜奶的营养价值更高,活性蛋白更多,口感更佳,京东此举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新鲜、更好喝、更健康的咖啡选择。
《财经天下》看到,七鲜咖啡价格在当下的咖啡市场很有竞争力,补贴完了后大多数商品10元以下就能购买,比如一杯醇香美式补贴完低至6.18元、一杯红运山楂美式只要7.9元、一杯鲜奶拿铁只卖9.9元。
据了解,目前七鲜咖啡首店已在七鲜小厨开店运营,不少消费者体验完后表示,希望京东能加快开店步伐。对此,京东方面表示,七鲜咖啡的开店节奏是每周新开3~5家,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对北京区域的覆盖。未来,通过面向全国招募合作商,七鲜咖啡将进入全国各地的超市、办公楼、餐厅、酒店等多个场景中。
![]()
不仅如此,在京东品酒会现场,刘强东还官宣了“京东点评”和“京东真榜”两大产品,并承诺两者将“永不商业化”。
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京东点评”是一款为用户提供消费参考的产品。刘强东表示,这是京东“思考并筹备一年”的产品。目前,已设有找美食、住酒店、挑好物、去哪玩、选家政五大子频道。
“京东真榜”则是“京东点评”的首期力作。榜单评选基于“AI全网评+复购+用户盲测”模型。其中,AI全网评,即采用AI工具聚合京东站内外数据,复购指标以京东超7亿年活跃用户真实复购量为依据,用户盲测采用“买吃分离”机制,为的都是尽量剥离外部干扰,力求真实客观。
当前,虽然本地生活赛道竞争激烈,但商家、消费者端的痛点依然很多。以点评产品为例,大家吐槽最多的莫过于水军评论、刷单买榜、虚假榜单,不仅商家被迫陷入刷好评、抢流量的恶性循环,消费者也时常被误导,不得不寻找低分店铺去打卡。
在此背景下,京东选择直击行业痛点,以“信任”为杀手锏切入赛道,一如此前进入外卖赛道一样,将品质信任从商品零售延伸至本地生活领域。
京东一口气连出四招的本质是,京东外卖经过几个月的发展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
02、外卖高频带购物低频
几天前,京东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以外卖为代表的新业务揽获收入155.92亿元,同比增长214%,呈现快速上扬态势,增速远超京东零售和京东物流,成为集团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收入大涨的同时,还有一组数据证明京东外卖的渗透率已不容小觑。在“双11”媒体开放日上,京东宣布,京东外卖日单量已超2500万,入驻商家突破200万,全职骑手达15万人。
其实,京东外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并不是偶然。京东外卖刚问世,就因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消费者投入100亿真金白银补贴火遍全网。之后,随着外卖业务的推进,商家也尝到了京东外卖的甜头。曾有汉堡店商家告诉《财经天下》,在入驻京东外卖之前,其单店日均营业额为2000多元,入驻后,该数字最高能超过1万元。
单量大增只是一方面,更让商家高兴的是,由于没有流量推广费,京东外卖让他们赚到了更多的钱。有商家以客单价20元的外卖订单举例,在其他平台扣完高额佣金后,实际到手只有11~12元,在京东外卖到手能有16~17元。
商家们透露,京东外卖打出的“品质外卖”定位,让以前害怕点外卖,觉得不健康的消费者开始点起了外卖,这意味着京东外卖给门店带来了新客。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1日,京东外卖已拿下全国外卖市场超31%的份额,在品质外卖细分领域占有约45%的市场份额。
![]()
▲京东外卖App截图
或许有人会问,京东如此卖力做外卖,就不怕成本撑不住吗?这个疑问能从京东财报中找到答案。今年第三季度,京东外卖保持健康发展,GMV和订单量稳步增长,且整体投入环比收窄,这是因为京东外卖运营效率在提升。
今年夏天外卖大战最猛烈时,有商家反馈实际收入减少15%以上。对此,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些平台推出的补贴政策属于恶性补贴,是严重内卷的表现,属于恶性竞争,该负责人强调,京东完全没有参与非理性竞争。
虽然京东外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京东来说只是开始。
在财报中,京东透露出通过京东外卖高频需求,调动全平台业务未来增长的底层逻辑,第三季度京东外卖持续释放与核心零售业务的协同效应,尤其在用户增长、用户提频、跨品类购物等方面。
京东集团SEC副主席、京东集团CEO许冉详细解释称,“第三季度,我们的用户规模与购物频次保持强劲增长,年度活跃用户数在10月份突破7亿大关,创下新的里程碑。整体来看,我们各项业务均取得稳健进展,相信它们将协同发力,充分释放我们整体业务生态的长期发展潜能”。
这背后,京东外卖功不可没。花旗银行分析师在电话会上问京东管理层,京东的日用百货品类是否受益于外卖业务的协同效应?京东集团CFO单甦表示,外卖业务在健康发展的同时,与核心零售的协同效应正在逐渐显现。
在用户增长和活跃度方面,第三季度京东App的整体DAU(日活跃用户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持续领跑行业,京东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同比增速超40%。单甦分析称,京东通过品质外卖更好地服务京东现有的高质量用户,外卖用户的复购率保持着较高水平,带动大盘用户的活跃度和购物频次的提升,同时也吸引了更多新用户。
单甦还透露,京东外卖业务带来的新用户的转化率在逐月提升,最早一批外卖新用户的同群组转化率已经接近50%。这指的是“跟踪同一批新用户,看他们中有多少人,最终成了回头客”。京东外卖新用户的50%同群组转化率,意味着最早使用京东外卖的那批用户中,有近一半的人没有占完便宜就跑,而是持续使用京东外卖,并养成了在京东主站下单日化、3C、服装等其他品类商品的习惯。
03、刘强东在下一盘大棋
京东接连出招是当前其本地生活“战役”的缩影,在京东内部,本地生活是战略级业务,刘强东更是多次出面站台力挺,就连自己的厨艺都展示了出来,亲自下场做菜。
两个月前,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的京东品酒会上,刘强东亲自演绎家乡江苏宿迁的名菜“黄狗猪头肉”的做法。
11月17日晚的京东品酒会上,刘强东又露了两手,做了“卷饼尖椒小鱼”“酱豆炒鸡蛋”这两道宿迁名菜。颠完勺、装好盘后,刘强东还现场带起了货,说“尖椒小鱼可以卷饼吃,点外卖可以直接卷着吃,酱豆炒蛋配米饭更好吃”。
为了给酒旅板块业务预热,刘强东还分享起了自己出差住瑰丽酒店的经历,称自己过去12年和太太在全世界出差,第一选择都是住瑰丽酒店,哪怕多跑20公里也要选择瑰丽酒店。在他们看来,瑰丽是最有品位、最有艺术、最有品质的酒店之一。
![]()
很多人好奇,京东搞独立外卖App,推出七鲜咖啡、发布京东点评和京东真榜,这种四处出击的做法是不是偏离了主业?以前外卖业务在京东App内能起到拉动作用,现在独立搞App后和零售主业的协同效应是不是会变低?
如果认真研究,会发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不管是外卖App,还是七鲜咖啡,都是意图通过刚需消费的高频生活服务,去带动低频交易的零售业务。至于京东外卖App,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方便点外卖的人,并不意味着就无法和京东App形成正向互动,毕竟京东外卖App上可是有不少购物的入口,京东App上品质外卖也依然占据着C位。
业内人士分析,京东最近的举措看上去业务相关性不大,但其实都是围绕本地生活服务进行升级,京东通过“超级供应链”的能力整合,不光能满足更多用户在各种场景下的多元化需求,协同效应也会越来越强。
刘强东本人今年6月也曾公开表态称,京东开展的所有业务都是围绕供应链展开,并强调和供应链无关的事情,京东是不会碰的。京东不管是做餐饮,还是做酒旅,都是为背后的供应链做铺垫。
刚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算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打消了外界的疑虑。第三季度,京东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4.9%至2991亿元。与过往相比,增速明显跑得更快。2024年、2023年同期,京东集团营收的同比增速分别为5.1%、1.7%。
京东之所以能跑出加速度,离不开外卖的协同作用。当季,京东零售主业同比增长11.4% 。其中,日用百货类收入同比增长18.8%,增速是行业平均增速的4倍,带动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0.5%;服务收入更是同比大增30.8%。
更为重要的是,京东新开展的业务剑指的是十万亿级的本地生活赛道。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将增至35.3万亿元,与2020年相比接近翻倍,增量空间巨大。进入本地生活赛道,有助于京东补齐线下消费场景,完成从电商巨头到生活服务商、从单纯卖货到经营生活方式的转型。
过去,京东的核心优势集中在实物电商和物流领域,业务场景相对更聚焦于商品交易。与之不同,本地生活是连接线上流量与线下服务的关键场景。进入该领域,京东能在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同时,增强其对京东生态的依赖。
在此过程中,京东的核心壁垒——供应链,也能进一步得到夯实。
还是以外卖业务为例,此前许冉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外卖能让京东的同城物流/仓储能力得到复用。具体而言,一方面,京东本地仓储能力、前置仓模式、秒送百万骑手网络等能力,能复用到外卖业务上,摊薄前期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全职骑手而言,京东能基于物流管理经验,降低管理成本。
反过来,不断夯实的供应链能力,又能成为京东入局细分业务的砝码。随着其足迹踏入酒旅、咖啡等更多本地生活的细分赛道,这样“夯实—反哺”的逻辑还会重复得到验证。
(作者 | 陈大壮 林木,编辑 | 吴跃,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