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掘金“爆发前夜”的黄金赛道,黑芝麻智能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5-11-21 14:22:17


11月20日,智能汽车计算芯片企业黑芝麻智能,举行“多维进化智赋新生”为主题的机器人平台产品发布会,正式推出面向全脑智能的SesameX™机器人多维计算平台,完成从“赋能智能汽车”向“赋能大智能终端”的战略延伸,切入机器人这一“爆发前夜”的黄金赛道。

当前机器人产业正迎来技术、市场、政策三重利好叠加。202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00亿美元,未来十年将以17.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到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60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凭借《“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以及AI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优势,已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应用场,场景覆盖清洁、配送、医疗、教育等多领域,产业链本土化趋势显著,国产核心计算芯片迎来关键替代窗口。



黑芝麻智能此次入局,并非盲目跨界,而是依托在智能汽车领域积累的辅助驾驶技术、车规级安全保障体系、开放技术生态三大核心优势,将成熟的“大脑+小脑”协同解决方案复用于机器人赛道,既能为机器人产业突破从原型到量产的核心瓶颈提供关键算力支持,也为自身开辟了极具潜力的“第二增长曲线”。

全球机器人产业迈入爆发前夜,中国成核心增长极

全球机器人产业已告别“单点场景试点”阶段,进入“多样化需求驱动、全场景渗透”的高速增长期。其中,服务机器人与特种机器人两大细分领域,已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有数据显示,在安防巡检、应急救援、工业维护等场景需求驱动下,2024-2028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8.5%,202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20亿美元。

从需求结构分析,商圈送餐、酒店迎宾、商超导览等商业服务场景,对机器人的需求占比已达服务机器人总需求的45%,电力巡检、矿山救援等特种作业场景需求占比持续提升,形成“双轮驱动”的增长格局。



中国凭借系统的政策支持、庞大的市场与完善的产业链,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增长极。在政策层面,国家将机器人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多地密集出台产业规划与资金支持政策,形成了“国家战略+地方配套”的多层级支撑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产业规模方面,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0.2万套,保有量突破200万台,并且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突破50%,达到58.5%。服务机器人也在家用清洁、物流、医疗等领域加速渗透。

而供应链端,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显著加快,高精密谐波减速器和伺服系统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已实现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与配套。

需求升级推动智能算力成为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刚需。早期机器人多以“单一功能执行”为主,依赖简单程序控制,而当前市场需求已转向“自主感知、复杂决策、安全控制、系统协同”。

例如,机器人需通过多摄像头实时识别行人、规避障碍,实现动态路径规划;特种作业场景中需融合RGB、深度、IMU等多模态数据,完成复杂环境下的毫米级精准操作;家庭场景中则需理解自然语言指令、分析用户生活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

这种需求转变推动机器人系统从“MCU+单核CPU轻量化方案”,向“AI推理+视觉融合+异构计算智能模组”的平台化演进,高可靠性、高集成度计算平台成竞争力关键,而这也正好为黑芝麻智能等核心算力企业提供切入机会。

产业链协同与技术复用,构筑竞争壁垒

黑芝麻智能能够顺利切入机器人赛道,核心在于其精准把握“机器人与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叠”的特性,实现技术、供应链、质量标准的高效复用,构筑起低边际成本且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从产业链协同来看,机器人与汽车在核心环节的“高度重合”。例如,在供应链体系上,两者核心零部件均涵盖芯片、传感器、电机、操作系统等,黑芝麻智能在智能汽车领域积累的优质供应商资源,可直接复用于机器人产品,无需重新搭建供应链体系。

质量控制标准方面,车规级标准远高于普通消费级产品要求,而SesameX平台更是行业唯一符合车规安全的机器人计算平台,能针对高安全性机器人场景实现快速适配。而普通机器人计算平台要达到同等安全标准,需额外投入更多时间和研发成本。​



从技术复用维度看,黑芝麻智能在智能汽车领域积累的“全栈技术能力”,可无缝迁移至机器人赛道。例如在芯片技术层面,其华山系列高算力芯片集成CPU、DSP、GPU、NPU、MCU、等多功能单元,支持单芯片多任务并行处理,NPU算力达200TOPS,能满足机器人“大脑”对异构算力的需求。

关键技术能力层面,黑芝麻智能在辅助驾驶中积累的“多模态感知融合”技术,支持8路摄像头同时输入、动态空间与时域分辨率调整、低延时实时处理;“车规级安全保障”体系具备多层次安全监控、独立安全岛设计、软硬件双重防护;“跨域计算架构”则支持PCIe4.0、MIPICSI-2、TSN等高带宽互联,均无需重新研发即可应用于机器人平台。

从生态复用维度看,黑芝麻智能在智能汽车领域构建的“开放技术生态”,为机器人业务提供了现成的支持体系。其为智能汽车客户提供的“芯片+工具链+算法”全栈服务模式,也可直接复用于机器人客户:自研的开发工具支持机器人“大脑”AI算法开发与“小脑”控制程序编写;其智能汽车领域的算法和硬件合作伙伴、硬件合作伙伴中,部分已拓展至机器人领域。

今年2月,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首个人形机器人“天问”为核心载体,就是基于黑艺麻智能领先的芯片及算法方案,致力于为"天问“赋予更强大的智能“大脑”与“小脑”;8月份,黑芝麻智能与云深处科技达成战略合作,黑芝麻智能提供高性能芯片及边缘计算能力,云深处科技负责机器人本体与场景算法,黑芝麻智能技术复用性被广泛认可。

从“汽车大脑”到“智能终端中枢”,打开估值空间

SesameX™机器人多维计算平台的发布,并非黑芝麻智能的“单点产品创新”,而是其从“赋能智能汽车”到“赋能大智能终端”的战略性跨越,这一延伸不仅拓宽了业务边界,更通过“车-机”技术协同释放商业化潜力,为其打开全新的估值空间。​

从产品布局看,SesameX™平台是面向全脑智能的机器人多维计算平台,实现了部署即进化、感知即理解、洞察即智能、运控即反应、安全即边界,而基于SesameX™平台,黑芝麻智能又推出了SesameXKalos、SesameXAura、SesameXLiora三大计算平台,通过“全场景覆盖”满足不同机器人需求,为市场渗透奠定基础。

其中,Kalos平台面向商用服务机器人(如送餐、迎宾机器人),采用“一体化AI模组”设计,兼顾视觉与运动控制。Aura平台为高性能异构计算平台,适用于多任务执行机器人及特种作业机器人(如巡检维护多足机器人、遥操人形机器人)。Liora平台是旗舰级计算平台,面向具身智能与高阶自进化机器人,融合语义理解、规划推理与自学习能力,适用于人形服务/教育机器人、高级仿生机器人及多机协作系统。



这三大平台覆盖从“入门级”到“旗舰级”的全价位段、从“简单功能”到“高阶智能”的全需求场景。目前,黑芝麻智能已与多家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预计年内公司的芯片产品及解决方案将在机器人领域实现批量出货。

从“车-机”协同价值看,黑芝麻智能通过技术复用与场景联动,释放“1+1>2”的商业化潜力。一方面,汽车业务为机器人业务提供“技术背书”,其车规级安全标准与高可靠性口碑,帮助SesameX™平台快速获得机器人客户信任,尤其是医疗康复、特种作业等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另一方面,机器人业务为汽车业务提供“场景延伸”,机器人在家庭、商圈等场景积累的用户交互数据,如语音指令习惯、环境感知数据等,可反哺汽车业务的智能座舱交互优化,形成“车-机”数据协同闭环。黑芝麻智能凭借“车-机”协同优势,有望在智能汽车、机器人计算两大领域,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从商业回报看,“车-机”技术复用使机器人业务的研发成本又可大幅降低,供应链复用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从估值逻辑看,黑芝麻智能的战略延伸使其从“单一赛道企业”转向“双高增长赛道企业”,估值天花板显著提升。

机器人行业正处于“爆发前夜”,属于“高景气度、高壁垒”赛道。资本市场对高增长赛道通常给予更高市盈率,AI芯片和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企业市盈率普遍较高,而如今的黑芝麻智能正处在“AI+机器人”的交叉领域。这也意味着,黑芝麻智能的估值体系也将从“智能汽车芯片企业”向“跨域智能终端核心供应商”转型,享受“双赛道增长红利”。

总结:

黑芝麻智能的意图很明显,即打破机器人智能感知与运控边界,推动机器人从“专用设备”向“通用智能体”进化,并成为下一代机器人“智慧中枢”的定义者之一。

但这并非盲目追逐热点,而是基于“产业趋势判断+核心优势复用”的精准战略决策,来实现低跨界成本。SesameX™平台填补了“车规级安全机器人计算平台”的行业空白,又构筑独特竞争壁垒。

未来,随着全球机器人向“通用智能体”进化、中国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黑芝麻智能有望在千亿级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为“万物智能”时代注入核心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