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港股广汽集团(02238.HK)震荡走强,盘中一度涨近15%,股价的明显异动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消息面上,广汽集团近日宣布,公司在广州番禺建设的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近期已正式建成并投产。该产线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的制造全流程,在行业内率先具备60Ah以上车规级全固态电池规模量产条件。
![]()
国内首条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建成
行业技术突破或是推动股价上行的核心动力。广汽集团近日宣布建成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生产线,实现了60安时以上车规级产品的批量生产。
据了解,广汽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重点攻克了干法厚电极制备、超薄电解质成膜与转印、原位界面融合等多项制约全固态电池工程化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多项突破。
广汽集团表示,公司自主研发的大容量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已突破400Wh/kg,并轻松通过200℃热箱测试与针刺测试等严苛安全试验,可有效解决用户的续航焦虑和安全焦虑其关键在于材料与工艺方面的全方位突破。
此外,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离子电导率突破10mS/cm,也已达到行业头部水平。同时成功开发出大宽幅、高韧性硫化物全固态电解质膜,确保全固态电池的性能可以有效发挥;在电极工艺上,干法电极技术实现了7.7mAh/cm²以上高面容量正极的连续化制备,为高比能全固态电池的制备奠定基础。
广汽集团透露,该技术计划2026年启动小批量装车测试,预计在2027年至2030年间实现规模化量产,这标志着我国在固态电池产业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多点发力新能源生态
在推进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同时,广汽集团坚持多元化技术路线并行,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多点发力,积极布局前瞻能源生态。
2025年上半年,广汽集团首台高性能氢燃料电池电堆正式下线,这款电堆攻克了一体化单电池与一体化箱封技术,以及超精细均一化长寿命超薄钛材极板的技术难题,采用了高性能膜电极技术和多重安全防护技术,功率密度已突破7.5kW/L,同时体积缩减30%,重量降低25%,具有高集成性、高能量比、高安全性等特点。
同时,该电堆已通过多项车规级严格测试,包括-30℃多次低温自启动、高低温运行及气密性、振动冲击、IP67防护等级以及实测超2000小时的乘用车与商用车工况耐久性试验,预期寿命可达3万小时,实现了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功率密度、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方面的显著提升。
除此以外,广汽集团还在努力推进多维度技术攻坚。其中,在动力电池领域,广汽集团自主开发的弹匣电池技术、高本征安全铁锂电池技术等解决电池安全问题,同时拥有海绵硅负极电池和高能量密度的全固态电池技术助力续航提升;在智能底盘领域,鹰爪系统2.0的量产主动稳向功能,为复杂路况行驶稳定性提供技术保障;在智能AI领域,其ADiGO 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覆盖99.9%道路场景,新一代ADiGO SPACE智能座舱融合端云一体大模型,响应速度提升3倍,可支撑上千种智能服务场景,符合行业智能化发展主流方向。
改革持续深化,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受益于“番禺行动”一体化改革的深化,广汽集团的经营效率明显提升,带动营业收入和汽车销量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累计销售118.37万辆,合并营业总收入达到669.29亿元,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据了解,“番禺行动”的四大改革措施分别是品牌引领、产品为王、科技领先和国际市场拓展,目前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今年8月,广汽集团发布了星源增程。据介绍,星源增程的增程器油电转化率3.73kWh/L、电驱系统CLTC工况效率93%、最高持续发电功率85kW。9月,广汽集团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品牌“启境”正式成立。此外,广汽集团联合京东、宁德时代(300750.SZ),推出“国民好车”埃安UT Super。这是首款搭载宁德时代巧克力换电技术的量产车型,续航里程可达500km。
未来三年,广汽集团自主品牌计划推出22款全新车型,其中2025年上市7款,全面覆盖纯电、增程、插混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动力形式。
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广汽集团的业务已覆盖85个国家与地区,拥有570多个销售网点、5座海外工厂和7个中转仓。该公司计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在欧洲交付两款全球战略车型AION V和AION UT,目标在2028年实现欧洲市场全覆盖。
市场表现方面,11月24日,港股广汽集团震荡拉升,盘中一度涨近15%。截至收盘,广汽集团收涨12.03%,报3.54港元。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