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第十届上海国际诗歌节12月6日启幕:于AI洪流中,探寻“诗歌之道”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1-25 14:11:10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下月6日,第十届上海国际诗歌节将正式拉开帷幕,以“AI时代・诗歌之道”为主题,汇聚全球诗人与思想者,在科技浪潮中追问诗歌的本质与未来。


上海国际诗歌节是中外诗人的聚会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席卷日常的今天,诗歌是否仍能保持其作为“人类心灵共同母语”的纯粹?诗人如何面对算法的挑战,又如何以文字继续捕捉人性深处不可替代的情感与复杂性?本届诗歌节试图回应这些时代之问,邀请国内外20多位有影响的诗人,包括著名外国诗人:

何塞·路易斯·迪亚斯·格拉纳多斯(哥伦比亚)

克劳迪奥·波扎尼(意大利)

弗拉米尼亚·克鲁恰尼(意大利)

马蒂亚斯·波利蒂基(德国)

索尼娅·布雷斯勒(法国)

伊丽莎·鲁埃达(西班牙)

马可·索佐尼(意大利)

露西·英格里什(英国)

冯海城(马其顿)

马里奥·梅伦德斯(智利)

卡蒂察·库拉芙科娃(马其顿)

玛丽亚·戈麦斯·拉拉(哥伦比亚)

赵燕芬(新加坡)

拉蒙·科特·巴拉伊瓦尔(哥伦比亚)

中国诗人有谢冕、胡弦、缪克构、梁晓明、张晓雪、王钦刚、高秀芹、崖丽娟、阿依古丽、邹胜念等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共同展开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深度对话。

诗歌节认为,AI不仅是挑战,也是推动诗歌发展的契机。它迫使诗人重新审视创作的主体性,思考文字背后“心灵的倾诉”与“时代的回响”。正如策划理念所强调:“诗歌之道,在于坚守人类情感的独特表达,在技术与生命的交汇处,为文明保留不可被建模的复杂性与神秘感。”

本届诗歌节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指导,上海市作家协会与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开幕式暨“金玉兰”诗歌大奖颁奖典礼将在徐汇滨江的“申城之光”游轮上举行,拉开为期四天的文学盛宴。

系列活动将遍及申城多个文化地标,从上海图书馆东馆的“AI时代・诗歌之道”朗诵会,到思南书局诗歌店的《上海文学》特刊首发;从普陀区万里街道的“诗风万里”社区互动,到静安区图书馆的“诗的建筑”展览;更有“海风万里连诗情”——中国与拉丁美洲诗歌交流、“诗歌与传媒”访谈、“诗歌之桥”高校恳谈等多元内容。闭幕式将与2025上海市“阳光悦读”残疾人读书系列活动同步举行,传递诗歌的包容与力量。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际性大型诗歌盛会,上海国际诗歌节已逐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它不仅是诗人与读者的庆典,更是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广阔视野和深远背景中,以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念和形式设计,以及群星灿烂的著名诗人和上海乃至全国受众的全情参与,令诗歌艺术成为闪耀的文化灯塔。

原标题:《第十届上海国际诗歌节12月6日启幕:于AI洪流中,探寻“诗歌之道”》

栏目编辑:黄永顺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徐翌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