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也可以“上保险”了?近日,在深圳举办的“具身智能综合金融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平安产险推出了首个“具身智能”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实际上,具身智能正是未来产业竞争的关键制高点之一,目前正从实验室走向生活场景,即将迎来全面爆发阶段。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该解决方案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在研发、生产、运营等环节面临的多元金融需求,融合保险、信贷、IPO等金融支持,可以覆盖全生命周期或全场景使用过程,未来或为中国具身智能产业的加速落地提供保障。
![]()
中国具身智能市场占全球约四分之一
2025年,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内正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加快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之一,“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而智能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核心载体,已从春晚舞台、运动赛场延伸至企业生产一线、生活场景,走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行业研究报告,机器人正从“传统工业机器人”向“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升级,应用边界从工厂车间一路拓展至医疗、物流、服务、家庭等多元场景。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市场将迎来全面爆发阶段。
但是,作为融合AI、机械控制、数据安全等领域的“物理智能体”,具身智能的风险呈现多维度特征。
![]()
那么,以保险保障为典型的具身智能综合金融解决方案,究竟有何看点?平安产险团体事业群总监石得称,该方案不只是金融产品的简单组合,而是构建涵盖风险保障、信贷支持、上市融资、租赁运营等一整套金融支撑体系。
具体有何表现?相关人士阐释,该方案针对机器人研发、生产及运营全流程,聚焦热失控、电气、机械、网络及相关责任风险等提供相应解决方案,并定制化整合研发费用损失、产品责任、人工智能系统责任、电化学性能衰减等具身智能全场景综合保障方案,为具身机器人提供多维度、全周期的保障服务。在资金支持方面,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产能扩张、资本运作等系统化支持。
保险保障方面,与车险类似,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其保障清单看到,相关险种颇为丰富,包括雇主责任险、产品责任险、货运险(含电池)、产品质量险、产品三者险等。在“产品责任险”中,保障范围包括“因产品发生意外事故,导致产品在被使用过程中,造成用户单位的人身伤亡”等。而“产品三者险”则可以保障因产品原因导致的第三者损失。
当天,多家具身智能企业也举行签约仪式,在具身智能专属保障、资金支持、风险管理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记者注意到,这也是目前国内财产保险业界推出的首个“具身智能”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保险+科技”加速融合创新
实际上,业界共同探索金融支持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新路径背后,正是“保险+科技”的融合创新加速。记者注意到,“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深圳以“人工智能”为抓手,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安产险也发布《深圳特色科创企业评估研究报告》及“中小科技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在科技保险助力科技企业成果转化方面跨出了具有创新引领意义的一步,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同时,平安产险创新搭建低空经济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基于“平安低空经济护航者”综合保障服务方案,在深圳推出了全国首单低空领域政府救助保险、深圳无人机第三者责任保险等多种科技保险,助力低空经济建设。
按照平安产险披露的数据,截至2025年9月末,承保科技保险保单198万件,提供超7.6万亿元风险保障,覆盖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新技术、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