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A股机器人板块再度拉升,成分股海昌新材(300885.SZ)上涨14.14%,豪恩汽电(301488.SZ)上涨12.82%,力星股份(300421.SZ)上涨12.39%,步科股份(688160.SH)上涨12.35%,另有泰安股份(603758.SH)、四川金顶(600678.SH)等实现10CM涨停。
消息面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声,下一步将推动具身智能产业健康规范发展,加速构建行业标准与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具身智能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训练与中试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具身智能技术、产业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
![]()
政策多维发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此次发改委出台的政策举措,精准指向当前具身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痛点,构建起“规范+创新+生态”的三维支撑体系。
在行业规范层面,准入退出机制的建立将有效遏制当前市场的盲目扩张势头。随着资本加速涌入,部分企业存在技术储备不足却跟风布局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与低端同质化竞争。发改委提出的行业标准与评价体系建设,将从技术指标、安全规范、性能测试等维度设立准入门槛,同时通过退出机制清退低效产能,为优质企业腾出发展空间。正如业内专家所言,“标准缺失曾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此次政策将加速行业洗牌,预计未来3—5年头部企业市场份额或将提升至70%以上。”
核心技术攻关的部署则直击产业“卡脖子”环节。在装备运维等应用场景中,多模态融合感知、可交互数字孪生等技术已成为落地关键——通过高分辨率工业相机、红外热成像与3D激光雷达的组合,机器人可精准识别设备裂纹、过热等故障,柔性电子皮肤则能实现±0.5N级的力控精度。当前我国在这些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在短板,例如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率不足 30%,在政策支持下的攻关行动有望加速技术突破。
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将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发改委提出的训练与中试平台建设,正切中行业痛点,具身智能技术的迭代需要海量数据与反复测试,而搭建高保真物理仿真环境可使智能体在虚拟空间中试错学习,大幅降低真机测试成本。CSDN博客的行业分析显示,数字孪生平台能将机器人技能训练周期缩短60%,同时提升操作精度30%以上。这些基础设施的开放共享,将打破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形成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技术场景双轮驱动
政策红利释放的同时,具身智能技术正加速与实体经济融合,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价值。
在能源电力领域,四足机器人已实现变电站自主巡检,机械臂可精准操作隔离开关,热成像技术能及时识别套管过热等隐患;风电叶片维护中,无人机与爬壁机器人的组合可完成从裂纹检测到喷涂修复的全流程作业。这些场景不仅解决了传统运维中的高危作业问题,更将设备故障检出率提升至90%以上,显著降低运维成本。
轨道交通与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同样亮眼。高铁转向架检修中,协作机器人凭借高精度力控技术辅助拆装制动闸片,避免人工操作造成的部件损伤;飞机发动机维护时,蛇形机械臂可携带内窥镜深入燃烧室,AI系统自动标注叶片烧蚀等级,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这些落地案例印证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所言的“真实场景落地加速”趋势,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价值锚点。
从产业链视角看,板块内部已形成清晰的分工协作体系。美的集团、立讯精密等龙头企业凭借全产业链布局稳居市值前列,二者市值分别达6139亿元、4208亿元,在整机集成与系统方案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胜宏科技2356亿元的市值彰显其在精密电路板领域的核心地位,而汇川技术、三花智控则在伺服系统、热管理组件等关键环节形成技术壁垒。这种产业链协同效应,将在政策推动下进一步强化。
三大主线占据先发优势
随着标准体系的完善、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基础设施的建成,人形机器人将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继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
其中,三大主线将占据先发优势。
一是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的企业,如传感器、伺服电机领域的隐形冠军。例如,汇川技术,其为国内工业自动化龙头,覆盖信息、控制、驱动、执行、传感五层技术与产品,核心业务为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轨道交通,同时大力布局工业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产品聚焦关节核心部件(电机+驱动+传动+模组),无框力矩电机、低压高功率驱动器、行星滚珠丝杠等已送样,目标为整机厂提供高性能、高性价比的端到端关节方案。
二是在特定场景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例如,优必选,其是国内工业人形机器人规模化交付与场景落地的头部企业,以Walker S2为核心机型,在汽车制造、3C电子、物流、口岸、钢铜铝基地巡检等场景形成批量部署,技术端全栈自研、交付端订单与产能清晰、服务端配套运维体系,综合实力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三是参与标准制定的行业龙头,其将在政策落地中占据先发优势。例如,绿的谐波,其为国产精密谐波传动龙头,核心为谐波减速器,延伸至机电一体化执行器、行星滚柱丝杠等,深度卡位人形机器人关节传动,同时主导、参与多项传动与关节相关标准,产能与客户体系完善,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与标准化的关键参与者。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