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车的“飞坡”测试,以及那位著名车评人因此被那什么什么了,成了车圈焦点事件。关于这个事情,有几个地方,有些道理还是需要掰扯掰扯。我们这里没有对厂家或者车评人的立场和倾向,仅仅是说几个被大家忽略的问题。
而且遇到可能“飞坡”的路面,大家开车往往会减速慢行,也就是说很难实现和体验“飞坡”。
但另一个值得思考的地方是,这位车评人仅仅是就事论事而已,如果不同意完全可以有针对性的反驳,比如用相应的测试来给他打脸,或者举证他造谣之类的。不管是厂家还是很多网友,包括现在的舆论环境,总是喜欢脱离事实本身,或者充分表达观点,更多是牵扯立场、情绪,甚至扣帽子。
这个“飞坡”测试的争议事件,车评人的确不够客观,但有没有主观造假或者抹黑的目的,应该凭借证据来证明,而不是轻易下结论进行道德审判。而且至少应该给他解释回应的机会和权利。如果不同意完全可以有针对性的反驳。测试如果有问题,那更专业的测试和翔实的报告就会让车评人社死,或者接受相关法律处罚。
所以这个评测的各种争议背后的处理,对中国车企和汽车行业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为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公信力,另一方面长期听不到不一样的声音,对车企,对广大消费者也并不是好事情。